木叶盏

2018-07-20 16:05:56.0

一、相关文物介绍

1、代表作品:宋 吉州窑 木叶天目盏



在这众多的吉州窑天目品种中,恐怕最具艺术魅力的就是木叶天目了。木叶天目是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一般是一片叶子贴在盏心,也有贴在盏壁、盏口的,或二叶重叠的。这种近乎自然的装饰,尽管没有玳瑁、油滴天目那美丽的结晶,虎皮、鹧鸪天目斑斓的色彩,以及兔毫天目丝丝垂流的窑变效果,但木叶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2、制作工艺介绍

黑釉与枯叶的完美结合,木叶盏将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延伸到黑盏上,在烧制时,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用经过浸泡腐蚀除去叶衣、只有叶茎和叶脉的叶片,沾上浅色面釉,平整的贴在盏壁,经过窑变,生成一丝丝叶脉清晰的图像。


 

二、非遗技艺介绍

1、历史渊源:

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永和镇也成为"天下三镇"之一。现在古瓷片、窑具还俯拾皆是,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瓷城的风貌。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2、艺术特色:

州窑的瓷器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非木叶盏所属。木叶盏是吉州黑釉的佼佼者,内外均施黑釉,盏内放一片桑叶,送入窑室烧制。在经过1300度高温之后,这片桑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

吉州窑有个特点,平时看来釉面不是很光滑,但一遇水马上变得色彩闪亮,釉面放光,其效果类似于雨花石。而吉州窑木叶盏则把这一特质发挥得更完美,盏遇水黑光油亮,纹路似雨后新叶悠然飘至盏底,给人以清新的古风。可以想见,古人将茶汤倒入盏中,浸润了水分的黑陶油亮可鉴,盏底木叶在悠悠荡荡的汤水中,似乎也飘动了起来。盏底木叶与遇水泅开的茶叶,相映成趣,连茶水也分外灵动了。


 

3、历史地位:

黑釉瓷是吉州窑陶瓷的"代表作"。这种被日本人称为"天目"的宋代吉州窑独创的黑釉产品,种类繁多,变幻无穷,有木叶天目、玳瑁天目、兔毫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黑釉彩绘、黑釉洒彩和素天目等等但最具艺术魅力的还是木叶天目。若无木叶,单单的吉州黑釉瓷大约与同时期北方的定瓷也无二致,但就是这随意的一片叶,黑釉瓷木叶盏一举成为宋代,乃至中国茶器中独一无二的品类。

从宋元时期开始,吉州窑天目木叶就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木叶天目盏,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另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件天目木叶盏,并称其为“世之神器”。由此可见,这一举世无双的木叶盏工艺及其产品,如今已经被人们视若瑰宝。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富创造性的民间窑场,其瓷器品类融汇禅学与儒家文化,吸收多种工艺,装饰新颖独特,格调清新质朴,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象征意义

禅宗文化是江西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因。因此,江西境内的吉州窑也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深受禅学的熏陶和滋养。唐末五代时期,“饭后三碗茶”已经是吉州禅寺普遍流行的“和尚家风”。茶能养生,又是得悟途径,因而茶助禅,禅助茶,禅茶一味。正是这禅理,赋予了木叶盏别样的美。古拙的黑陶,木叶的禅理,既有古朴之风雅,又有禅理之细腻,这拙中藏细,颇合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很得中国人的性格精髓。在人类注定走向繁华,走向精致的路程中,这种来源于自然的装饰,其理念本身就很了不起。它向世人宣示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便繁华如天幕,我仍清奇如初。

南宋诗人陈与义说“桑叶能通禅”,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桑叶盏便应运而生。桑叶置于盏中,在经历高温烧制后只留下叶脉,看似残破的纹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也许是吉州窑的艺匠们对于禅,对于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