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

2018-07-19 15:26:57.0

珐琅彩瓷康、雍、乾三代帝王挚爱的“内廷秘玩”,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宫廷御用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血统高贵,细如毫芒,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一、珐琅彩简介

1、相关文物鉴赏


 

故宫藏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这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年间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瓶外通体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盖至足色彩相互交错,并用轧道工艺,其上绘黄、白、绿、红等折枝花设计精巧,造型秀美,应该是已知古代珐琅彩瓷里最特别的一个存在了,尤其以其独特的瓶身设计而一枝独秀。


2、技艺简介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助熔剂、乳浊剂、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

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瓷胎珐琅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因为珐琅料的珍贵性,珐琅彩瓷几乎都是小器型,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又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二、珐琅彩技艺介绍

1、历史渊源

13世纪时,珐琅器传入中国。康熙皇帝对这些从遥远的法兰西运来的精美鲜亮的铜胎画珐琅器物非常喜爱。他邀请法国的画珐琅艺人进入内廷造办处,并要求他们传授画珐琅的技艺。

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于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时就携带一批画珐琅器物作为赠礼。由于康熙时期铜料紧缺,康熙要求研制以瓷胎代替铜胎的画珐琅器。这项革新于康熙三十五年初试成功。



雍正七年,另一项革新得以完成,那就是雍正时期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珐琅彩料,并起用了顶尖的宫廷画师和文人官吏绘图题诗。这使得雍正一朝的珐琅瓷器无论在瓷胎的制造和色彩的调和以及构图的艺术上都达到顶峰。

乾隆时期,珐琅颜料的研制更加细致多样,纹饰图样和器物形制更加丰富,制作工艺更加精巧别致。乾隆以后,则没有了严格意义的珐琅彩瓷器的宫廷制作。


2、艺术特色

  • 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 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 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 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 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 绘画与纹饰绘画吸取了各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因釉料珍贵,不便于创作,纹饰基本都是固定的。

  • 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3、历史地位

珐琅彩瓷曾“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也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三、象征意义



2014年11月10日,APEC国宴在奥运会场馆"水立方"举行,此次欢迎晚宴所使用的餐具,是帝王黄的珐琅彩瓷,在国宴主桌上异常抢眼,风光无两。

珐琅彩瓷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