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部分来源于网络
泥金彩漆,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位于东南沿海的宁波,物产富饶,能工巧匠辈出,漆艺工艺在这里极负盛名。

泥金彩漆在宁波地区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传世的宁波古代泥金彩漆不多见,但从保存下来的宁波明代泥金漆工艺品、描金漆器工艺品的制作风格来看,与《韩非子》中所写的“禹作祭器、黑染其外,朱画其内”的格式类同。从宁波泥金彩漆的制作手法上可以看到汉墓出土的内朱红髹漆、外黑漆描金的木胎漆器有共同之处。

宁波泥金彩漆在历史上有正式记载的是在明代。《浙江通志》云:“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从中可以知道,泥金彩漆在明宣德年间已形成了制作的鼎盛时期,明宣德距今已有550多年。
清朝时,泥金彩漆仍延续其辉煌的发展历史。从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宁海民间泥金彩漆家具——清中期的龙凤红板箱及大木眠床,可以看出当年泥金彩漆带给人们生活的光彩。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的宁波乡间,泥金彩漆也曾辉煌一时,作品常出现在国内外的展览会上,备受赞誉。

泥金彩漆以中国生漆为主要原料。生漆又名大漆、真漆,国外称它为漆中之王,老漆工说生漆是“白如雪、红似血、黑似铁”。天然漆液呈乳白色,遇到空气后成为血红色,最后结成黑色的漆膜,达到耐磨,耐蚀,越陈越亮的特性,因此,用生漆制成的工艺品历千百年寒暑仍不失其光彩。
泥金彩漆的制作技法可分为“浮花”、“平花”、“沉花”三种。
“浮花”采用朱红色的油泥堆塑花纹,外表近似北京和扬州的雕漆,宁波用的是逐层堆塑,称为“堆红”,如果油泥不加红粉,则为黑灰色。用于堆塑的油泥用桐油、粘土或面粉、壳灰或石灰按一定的比例捣制而成,以手揉而不粘、压而不散为上品,堆塑后的面形,经数天数月以后逐渐坚硬如石,不走形、不开裂,还可贴金上彩,而且这种堆塑还可用陶和木制模,不仅省工,而且很富装饰趣味。
所谓“平花”指的是在透明的漆膜下面绘制的花纹,“平花”和“沉花”的工艺手法有贴金、上彩、罩漆、推光、描金、沥粉、拔朱、饰云母罗甸、雨雪、砂金、碾金、泥金、细金等。

宁波泥金彩漆,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优秀传统,并且发展了自己的漆艺工艺,形成具有风格鲜明的传统漆艺工艺。
2011年5月23日,宁波泥金彩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