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部分来源于网络
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它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
它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常见的有经书的封面和题图,做佛事时用的布帛(卷)画、木牌等,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廊,然后敷以各种自然颜色,绚丽多彩,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其绘画形象具有强烈的原始意味,以线条表现为主,并不注重事物外部的形体比例,但朴实生动,奇异诡谲,野趣横生,色彩多用原色,鲜艳夺目。许多画面亦字亦画,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东巴的经卷图画包括东巴图画文字、封面装帧画、经书扉页和题图等。东巴的木牌画是在简制的木牌面上绘制出的图像,它主要用于纳西族的插地祭祀活动,与两汉时期中国西北部古羌人“人面形木牌”有着渊源关系。
东巴画主要取材于东巴经籍,并多为精工彩绘制成,各种神灵鬼魅、鸟兽虫鱼、树木花草、人物形象等跃然画中,栩栩如生。且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
东巴画常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最有名的布卷画《什罗神路图》和《民间神路图》各长5米左右,绘有几百个鬼神。布卷画《什罗展》画面正中上方为大鹏鸟,左边为金鹿,右边为人面狮,正中为东巴祖师丁巴什罗像,还国有南方神"茨日蒙果",西方神"纳采充吾",北方神"古色克布",东方神"索耶采古"。四方神下有两个叫"海米拉姆"的女神,女神下面有两个鼓手,称作畅巴(藏语,意为舞者)。再下面画有三座雪山,雪山下面是大海。木牌画,先将圆木劈成两半,剥去树皮,削尖底部,制成长30-70厘米,宽8-10厘米的木牌,牌面上下两端饰天与云彩、地与山水,中间绘有各种图像。木牌画普遍用于祭风、祭龙王等道场,有《祭风木牌画谱》一书,全书44页,画有103个不同形象的鬼神、人物及各种鸟曾、坐骑。东巴画用竹笔色勒,线条图形稳定坚实,着色用松枝尖或毛笔平涂,色调明丽而谐调,所绘画面形象传神,既有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又有宗教意识的创意。
东巴画的绘画手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形成多种风格,但从总体上大致可为两类:
一、保留原始古朴画法的;如东巴画谱,木牌画和经书绘画类等,此类画多用竹笔和自然颜料绘制,单线平涂;造型质朴古拙,简练概括,变形夸张,线条粗犷流畅,率真豪放,刚柔兼备,有古朴稚拙之美。
二、吸收融合汉、藏民族画法的;如有些卷轴画、神路图和一些画法精细的纸牌画。此类画多用毛笔和矿物质颜料绘制,把东巴画传统的古拙画风与外来的精细清丽画风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形成粗细有致,疏密相间的风格,构图日趋严谨,画面繁实,层次分明,设色富丽,线条工整,造型准确,技术技巧有了突破性发展。
20世纪80年代,纳西族一些年近古稀的老东巴又提起画笔绘制东巴画,一批中青年画家还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量的现代东巴画,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又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这些画以其古朴神秘的气息、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热诚关注,不仅多次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展出,而且还应邀远赴美、日、韩等国展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戈阿干等纳西族艺术家还更进一步地将东巴画制成蜡染、扎染、陶瓷、挂毯等艺术品,深受本民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