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绒花:花开不败

2017-06-16 12:59:37.0

图文来源:整理网络资料

 

绒花,是独具南京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绒花制作,则是南京的一项非遗工艺。它的品种很多,有鬓头花、帽花、胸花、戏剧花等,其中鬓头花最受老百姓青睐。绒花谐音“荣华”,民间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有用绒花做装饰的习俗,借以祈福、辟邪。



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2010年,在宁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

南京绒花的色彩以大红、粉红为主,中绿为辅,间以黄色点缀,显得明快富丽。

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凤冠、龙船、丹顶鹤、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制作工艺

准备过程分为煮丝、染色、烧丝。

煮丝。绒花工艺的原理十分简单,即为蚕丝。蚕丝购进之后会把它放在冷水中浸泡一天,然后用碱水煮熟,这样保证蚕丝的任性,煮完之后的蚕丝称为“熟绒”。

染色。将煮好的熟绒用染料染色,色彩要纯正,染色后套于竹竿上晾晒,需要勤翻、绷直。

烧丝。这里的丝指的另一原材料,铜丝。黄铜丝需要用木碳的文火将其烧至退火软化。



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分为滚绒、打尖、传花、粘花。

滚绒。把各种颜色的熟绒根据需要,将其排列固定在一个木制器物上,然后用毛刷将熟绒刷平整,必要时再用热毛巾将其捂热。取一根细铜丝对折,两侧夹住绒丝,把铜丝的一段捻成螺旋状,再用剪刀剪下适量的熟绒,用手夹住铜丝两端反复搓捻,直到形成完整的“绒条”。

打尖。用剪刀对绒条进行加工,使得圆柱状的绒条变成所需的钝角、锐角、半球、半圆、椭圆等。必要时还会用压绒工具把绒条压成扁平状。

传花。用镊子将打尖好的绒条进行组合,配置成立体装的绒花制品。

粘花。将制作好的立体绒花粘以串珠、皮纸、弹簧、菜籽等辅助材料制作出所需作品,使得绒花制品更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绒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现在设计师在动手之前先画出设计图,所有的花样、形状都记在艺人心中。以前的艺人们,主要是临摹师傅们的花样,但当老艺人们随着年代久远而消失,许多花样也就此失传。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了生活中美的事物,重新设计,这些过程全部依赖着手艺人的心灵手巧和精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