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艺:残缺也是一种完美

2017-06-02 09:42:03.0


图文来源:整理网络资料



锔艺介绍

对于茶器来说,即使被摔坏碎裂,也有着重生的可能。这项手艺,叫做“锔”。

它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修复各种碗、壶、瓶。及至清朝年间,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带有玩乐赏析性质的“锔活秀”开始盛行。

锔碗,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它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修复各种碗、壶、瓶。

在锔匠师傅手中,八旗子弟家藏的被碰裂的珍贵紫砂壶,只要根据裂纹的走向,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后,甚至可以身价倍增。

到了民国,“锔活秀”简直登峰造极,很多玩家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花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

彼时,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



锔艺发展

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的产生是与中国瓷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的联系的。起初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见于宋代张择瑞德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锔匠做活的一幕。锔瓷行当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六个朝代。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影响了中国多少代人的生活。

瓷器坚硬耐磨,更可持久使用,可瓷器的致命弱点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便无计可施,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经过了艰苦的摸索实践,失败成功,在实践中总结、理顺、规范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而这一行当的出现,很快就被老百姓接纳,破碎的瓷器得到了再生,拥有者减少了购买新瓷器的费用,同时让锔瓷匠人得到了劳动报酬。



锔补修复这一行当,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兴旺发展延续,自然中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山东派的皮钻是由三条皮绳往反拉伸,旋转平稳,对钻头、瓷器都有保障,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到了清朝乾隆盛世时期,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即:常活,就叫粗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锯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王爷、贵族、八旗子弟们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即:行活,也叫秀活。所用的工具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由于有了锔匠精美绝伦的锔瓷细活,使得那些达官、王爷、八旗子弟们在享乐中兴起了“锔活秀”。



自从有了“锔活秀”,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成为古董、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行活,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

然而,随着历史的改变,战争的硝烟四起,“锔活秀”再也秀不起来了,锔瓷这一行当也随之萧条下来了,只是简单的锔补一些生活用品,到了新中国的解放初期,只有那些孤独的锔瓷老匠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走街串巷,喊着那凄凉的老调“锔盆、锔碗、锯大缸”。几天。几十天也很少有生意做。锢炉挑子家什几乎走到了尽头,到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传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瓷器坏掉了再买新的,没人再造访锔瓷这一行当,没了市场,这给锔瓷技艺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急待保护,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