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三绝之一:侯店毛笔

2017-04-24 10:08:41.0

衡水三绝之一:侯店毛笔

图文来源:整理网络资料

 

侯店毛笔,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路经侯店,时值三月三日,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后来,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

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



而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所制之笔,驰名遐迩。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亦奉为御用,光绪帝立碑表彰,称之“御笔”。民国初年,巴拿马赛会曾获有奖章,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

侯店村位于衡水市区南3公里处,是桃城区辖区内的一个520户,2000多口人家的村庄。据史料记载该村制笔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经几百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侯店毛笔的制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主要表现在对“狼毫”毛笔的研制上。



“狼毫”毛笔的特点是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大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可书可画,得心应手,经久耐用,从此使中国的制笔业出现了“南羊北狼的说法”。侯店毛笔行销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清代琉璃厂有大量的侯店毛笔销售。

侯店毛笔选用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上乘的黄狼尾做原料,毛笔要经过复杂的6道大工序,73道小工序,如选料、水盆、零活、干作、刻制、成装才算完成,每一道工序艺人们都有自己的绝活和技巧,通过73道小工序的精工细作,一杆上呈的毛笔才能完成。



侯店毛笔被当地人誉为“衡水三绝”(侯店毛笔、鼻烟壶、宫廷金鱼)之一,它是侯店人几百年来一丝不苟,潜心研究,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制笔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据衡水县乡土志(1928-1929编)记载,侯店毛笔曾获世界博览会巴拿马奖,侯店毛笔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毛笔厂亲笔写下了“笔乡”,廖承志副委员长访问日本,让侯店毛笔厂制作了四支毛笔赠送给日本领导人,著名书法家,原全国政协主席肖劳亲笔为侯店毛写下了“梦笔生花”四个大字,侯店毛笔不但为当地人带来了荣誉,而且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丰厚的财富。



由于现代书写工具的大量涌现,毛笔不再是唯一的书写工具,大部分制笔艺人年事已高,保留住他们的独特制笔技艺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