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水印:复刻传世的美

2017-04-12 09:13:53.0


图文来源:综合网络


说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人们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了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等等,似乎只有白纸黑字的印象。事实上,“印刷”所涵盖的,远不止于此。

在印刷史上,中国人的发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外,彩色版画印刷术(木版水印)同样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的一项重大贡献。



木版水印源于中国明朝十竹斋胡正言所创造的"饾版拱花"套印技艺,是根据画稿笔迹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刚柔枯润,设色的深浅、浓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阴阳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力求逼肖原作,精确无误,达到乱真的程度。

木版水印字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国汉族特有的复制工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唐代以来,中国雕版印刷几乎完全使用水墨,文图皆黑色。元代至元六年(1340)出现朱墨2色套印的《金刚经注》。明代正德(1506~1521)以后朱墨套印被推广,并有靛青印本及蓝朱墨3色、蓝黄朱墨4色、朱墨黛紫黄5色套印本。清代中叶又有6色本。由于这项工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所以中国目前纯粹作为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惜工本的,但从取得的成果来说是巨大的。

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和刻、剔、掸、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笔、刀、刷子、耙子、国画颜料、水等 材料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



2006年,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版水印中,荣宝斋之名颇为响亮。新中国成立后,荣宝斋木版水印由原来只能印大不及尺的诗笺、信笺发展到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地印制笔墨淋漓、气势豪放的《奔马图》及唐代周的《簪花侍女图》、宋代马远的《踏歌图》等大幅艺术作品,标志着雕版印刷术已发展到了巅峰。



荣宝斋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西街,其木版水印技艺堪称一绝。荣宝斋的前身为"松竹斋",创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荣宝斋。荣宝斋前后延续计有三百余年历史,历来是书画界人士荟集、交流和乐于往来的场所。荣宝斋制作的木版水印画多次出国展出,也远销国内外,并被很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现在荣宝斋复制旧字画的技术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