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青瓷温润如玉
中国是瓷器大国更是瓷器的故乡,不仅瓷器技艺诞生得早,造器精美,且种类十分繁多,从诞生至今,弥久不衰。
瓷器分类命名,许多是以瓷窑所在地命名,龙泉窑就是此类典型,然而如此分类并不代表其特征就只在于地理位置,更多还是主要以其选用材料、制造工艺、和瓷器面貌来区分彼此的。这些凝结了多少代工匠艺人的辛劳与智慧的妙物,有些散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有些则得以一代一代地留存至今,这种存活,显然不会因为其地理位置未曾改变,而是因为它们的精髓依然凝结在器身釉料之中。

叶芳手工青瓷器皿
始于三国两晋时期的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以精美的青瓷闻名遐迩,在南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龙泉窑才逐渐走向衰落。然而龙泉青瓷的技艺与艺术却并未随之而堙没,它保留在民间,跳跃在一个又一个作坊的窑火之中,代代传之今日。
叶芳就是来自于这样一个有着青瓷技艺传承的家庭,父母都是建国初期国营青瓷厂的老工匠,在那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守护着古老技艺的同时,迎来第一缕变革的新风。到了叶芳的时期,面对着商品地位的变化和人民消费需求的改变,青瓷面临着手工与工厂生产连同艺术品和商品之间的双重矛盾。
如何让传统技艺在现今的市场存活,且保留着其根脉而存活,是任何艺术技艺领域的人从未停歇过的思考。而对于龙泉青瓷,叶芳有着自己的思路。

工厂批量生产的瓷器依然需要严谨的人工着色
叶芳的青瓷“作坊”总体分为两大区域,工厂生产的区域和自己手工创作的区域。对此,叶芳的解释很朴实:“艺术家也好,手艺人也好,都要吃饭的。而我想的是,立足于工业生产带来的物质基础之上,再进行艺术创作。二者互相辅助,互不干扰,也完全可以并存。”她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在保留龙泉青瓷的特性——如玉般细腻精致的釉料、青釉的色泽、刻花工艺等等——基础之上,融合当代艺术与设计理念,重塑青瓷的审美趣味。同时她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器型和器皿范畴,与现代商业需求相结合,将青瓷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扩充。

与国画结合制造的青瓷器
对于青瓷,叶芳精益求精;对于作坊的定位,她有着灵活的眼光。她将传统作坊从自产自销繁琐又冗长的流程之中解放出来,自身以“品牌设计师”的身份同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青瓷的设计、规划以及产品,而销售等方面则完全由企业来负责,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让她本人和青瓷艺术家得以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加集中、高质量地进行艺术的创作。

拉坯过程
制瓷是技术,更是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它以功用品的身份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安静地留存着千百年国人的智慧和文化印记,一方面也体现着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生活品味的层次。而接受代代相传之技艺的叶芳也不忘将之继续传递下去。

子承母艺,代代相传
“瓷器是要一直做一直做的,手摸着土,熟悉土,心里才会踏实;教会孩子拉坯、上釉,人生才能圆满。”这或许是在匆忙现代生活中的叶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安静,却质朴得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