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黑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11-09 16:05:16.0

    茶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物产和文化符号之一,因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大体可分为六种: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以及黑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

黑茶为何会是黑色?

    黑茶并不是简单的从茶树上采摘晒制而成,而是利用菌类进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需要进行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属于后发酵茶。经过这些工序,黑茶的成品显现为黑色。

    在古代,中原与塞外进行茶马交易时,人们用马驮着绿茶由四川出发,至少需要2到3个月的路程,才能抵达塞外。漫长路途中,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在这种干湿互变的过程中,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于是茶叶由绿色变为黑色,最初的黑茶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人们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渥堆等工序,使得黑茶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湖南黑茶

    黑茶自产生至今,按其地域,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藏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几大类。其中又以湖南黑茶的历史文化最悠久、消费量最大;又因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是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所以又有“生命之茶”的说法。

    湖南黑茶是指以湖南安化本地群体种的茶树的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序制成的干茶或以干茶为原料蒸、踩、压而成的紧压茶的总称。它最显着的特征是加工中用松柴明火烘焙干燥,干茶及其制品略带松烟香。由于黑茶的后发酵特性,它也是茶叶中在一时期内,存放时间越长,滋味越甘醇,香气越愉悦的一类茶叶。

    安化黑茶的神奇之处在于金花,即加工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体,专家命名为“冠突散囊菌”,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

黑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湖南安化的两种黑茶——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化千两茶制作属手工操作,实行土法生产。使用的工具有锯子、剖刀、刮刀、茶杈、湿布、灶炉、筛子、风车、蔑篓、抽屉、木棒、压杠、扎蔑等。其制作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制作黑毛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等5道工序,然后进行千两茶精深加工,黑毛茶经过筛分、拼配,再采用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工序,日晒夜露55天,然后成品。

    安化千两茶的主要特征是手工技艺精深,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等流程,一环紧扣一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质优取胜。目前,安化千两茶是中国最正宗的黑茶品种,享有“世界茶王”的盛誉,堪称我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结语

    黑茶,从古走来,带着诱人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茶叶爱好者。它口感平和、甜纯爽滑、能适应不同人群口感,是六大茶类中最具亲和力的茶。它汤色红艳,犹如琥珀,像极了平安喜庆、兴旺发达的中华民族,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