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祭典

2017-08-02 14:24:51.0

                                              

图文来源:部分来源网络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庙会时期是女娲信仰习俗集中展现的时候,主要有拴娃娃、开锁等生育习俗;问病求医、求平安等求吉避凶习俗;坐夜、撒米面等敬奉女娲习俗;及与女娲有关的岁时节庆、婚姻习俗等。

 

 


《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涉县临清漳河下游之北岸,古为沙侯国,汉始置沙县,后汉因两岸人民徒步涉漳水,改名涉县。至魏到北齐时均为临水县,隶属相州魏郡,娲皇宫即在涉县城西北10公里唐王峧沟的凤凰山上。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

 

在65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娲皇宫附近的清漳河沿岸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后迁到山上抗洪治水,设坛祭祀,繁衍人类。后人在此修建庙宇,现有建筑为明清时期重修,道教和佛教建筑并存,成为女娲文化的物质依托涉县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迄今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西汉时称古中皇山,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汉代《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训》又载:“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抛绳横泥中,举以为人。”以庙会的历史沿革为主,代表了涉县女娲文化的历史渊源。

 

清嘉庆《涉县志》记载:“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娲皇宫)。各得其所愿欲。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远数千里扶老挈幼,享献惟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动山谷,迄今千有余年”。期间,经历了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从北齐建成庙后就有了小规模的庙会,以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庙会规模逐年扩大,久传不衰,至清朝达到极盛时期。

 


建国后,民间朝拜延续不断,“文革”期间,娲皇宫庙会被当作封建迷信而禁锢,致使千年古刹销声隐迹,无人问津,横遭冷落寂寞,娲皇古建、石刻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女娲文化的很多内容和形式也濒临失传。


1978年改革开放后,娲皇宫庙会开始复苏,逐渐恢复了往日盛况,民间祭祀规模浩大,八方香客云集于此,祭祀形式丰富多彩,女娲文化又得以延续,并得到有力保护。县委、县政府对文物古建十分重视,每年拨专款对娲皇古建进行抢救性修复,1996年11月20日,娲皇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女娲文化形成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始祖文化传承价值。涉县女娲文化,作为华夏始祖(人祖)文化的一支,历千余年传承流变而至今不衰,表现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掘、保护、传承这一文化,不仅对增强华夏子孙和国家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对教育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学术研究价值。作为民俗文化缩影的女娲文化,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古文化中实属罕见,对它的抢救、发掘、传承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女娲文化的弘扬,对研究北齐至明清历代社会的民俗、民风、信仰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3、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党派的群体,同拜一位祖先,同谒一位始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4、丰富始祖文化,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女娲文化是始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光大女娲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充实其内涵,使之自成体系,独具特色,进一步丰富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女娲文化集人类生存文化、婚姻文化、生育文化等于一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令人惋惜的是,熟知女娲祭祀文化的老艺人已寥寥无几。许多祭祀形式急需传承,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社首、香耆都年近古稀。

 

保护和弘扬女娲文化,对传承华夏文明、增进民族融合、加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民间文艺学和宗教学的研究价值。现在女娲祭典日趋式微,民祭的道具、乐器及仪式过程只有几位老人还掌握详情,人生礼俗等内容不断淡化,急需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