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面具人生”

2017-07-26 13:37:11.0

      

图文来源:整理网络资料

 

安顺木雕面具,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安顺地戏表演的重要道具。它的雕刻工艺复杂而精细,色彩绚丽明亮,风格兼具写实和夸张。面具采用木质细腻的木料,运用几十种不同的工具,通过截林、剖半、出坯、白面、上彩等工序雕刻而成。

 


 


“刻刀让我闯出了一条生活之路,也让我改变了命运,这是门古老的技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它发扬光大。”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顺木雕贵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正洪。

 


 


杨正洪,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雕刻世家出身,16岁就拿起刻刀从事安顺木雕面具制作,到目前已经从事38年。他在承袭祖传雕刻技艺的同时,他多年来不断创新,将传统雕刻工艺与安顺民间艺术融会贯通,将诡谲神秘的地戏面具雕刻融入现代美学概念的夸张解释,使不同性格特征的面具更具生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这一传统文化技艺得到传承。

 


 


一个面具要通过截林、剖半、出坯、白面、上彩等工序雕刻而成。杨正洪把刀法变成手法,将夸张、精细、繁缛、简括、粗犷、含蓄、变化多端融会贯通。

在掌握了各个派系的特点和同行艺人的风格上,他加以综合概括,融为己有,使每个不同性格特征的一张张面孔活灵活现。

 


 

长期的磨练使他对雕刻技艺有了自己独道的创新和见解,但也是付出了代价,手指雕刻时留下了累累疤痕。

 


 

雕刻面具,通常一件作品运用几十种不同的工具。1998年,杨正洪以傩面具“金兀术”“杨任”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颁发的金奖。2012年12月,杨正洪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顺雕刻省级代表传承人称号。2014年3月,杨正洪的“创意关公”获农业部休闲农业创意大赛金奖。

 

 


 

“这门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我并没有这么重视,现在纳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国家政策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把技艺和文化传承下去是我应尽的职责。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因为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文化,要把它推向世界,永远传承下去,流向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作为贵州安顺木雕面具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正洪雕刻的面具以精湛的技艺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口碑与市场,深受戏剧面具爱好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