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染制作技艺

2017-05-16 11:40:23.0

图文来源:整理网络资料


黔南的惠水、长顺、平塘、贵定、龙里以及黔东南的麻江等县的布依族、苗族、瑶族都有制作枫香染的习惯,广泛应用于日用床单、被面、帐檐、枕巾、挎包、头帕、背扇等。其中,惠水县雅水镇小岩脚和麻江县的枫香染手工技艺保存得较为完好。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至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南宁州(今惠水)先后派员赴京(今开封)进贡十三次,所贡之物就有蜡染。《宋史》四九三卷载:“南宁特产名马、朱砂……蜡染布……”可见贵州惠水地区的蜡染工艺,在宋代就已达到很高水平。



蜡染,古称蜡缬,布依族、苗族叫点蜡幔。它起源汉代或更早,宋代以后逐渐消退于中原,却兴盛于我国的中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代是少数民族地区印染工艺大发展时期,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蜡染工艺在贵州一枝独秀,广为分布。蜡染和枫香染同属传统的防染印花工艺,蜡染在贵州许多民族地区都有流布,枫香染手工技艺却集中在较小的范围,鲜为人知。从工艺形态来看,枫香染与蜡染有一定渊源关系,但从材料、工具、纹饰、制作工艺来看,枫香染均具有独立的工艺特征和审美价值,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在贵州境内实属少见。



小岩脚枫香染何时形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时限,根据对健在的枫香染艺人的调查,已知的传承历史已有三代人,从生于1878年的第一代枫香染艺人杨正鑫算起,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此前应存在历史延续关系,其起源应该更早。但由于无文字记载,现在尚难于考证。



能分泌出枫香油的枫树木质为红色,秋季树叶发红。取枫香油的方法类似割橡胶,用刀斧在枫香树上砍出口子、枫香油便会流出,用容器接纳后,加入水在火上熬制,用丝状棕皮滤掉渣滓,等枫香油飘在水面,取出后再将冷却固化。

枫香油还需要牛油作材料,其作用有二:将牛油加入枫香油中,一是可以增加韧性;二是在染色后便于脱去油脂。牛油和枫香油按1:1的比例调合,再将调合后的混合油脂固化,以备随时取用。



绘制图案时,用适量备好的枫香油在炭火上溶解,温度约50至60度,温度过高染色后布面颜色会发黄,过低枫香油则容易凝结不易绘画。图案画好后可以开始染色,枫香染的染色材料及工艺和蜡染基本一样,也是用蓝靛浸染,小岩脚称为土靛。其加工方法是收割蓝叶后将其放入缸内或木桶及土坑均可,加适量冷水,隔两天翻动一次。浸泡6—7天后,将蓝叶捞出,把石灰置于盆内,再注入缸内蓝靛水,待石灰溶化后倒入缸内,用竹竿搅动1至2小时,隔夜后靛凝结沉淀,舀去上面的水即成(有的地方还要在染液内加一些酒)。大约5公斤蓝叶用石灰1公斤,可出干靛1公斤。干靛加水稀释后,将画好的布料慢慢浸入桶内反复浸染,每浸一次颜色就会相应加深,直至达到所需的深度。通常分两次封染,可以得出一个浅蓝色。整个浸染过程,小岩脚叫作“冷染”。枫香染色调以青、蓝、白为主,没有其它色彩变化。



染色完毕用沸水脱去油脂,传统方法是:将含碱性的青杠木烧成灰加入沸水中,即可脱掉附在布上的油脂,显出青底蓝、白花的图案,现在也有用洗衣粉脱脂的,可达到同样的效果。脱脂后用清水漂洗、晾干、碾平,整个制作过程就告完成。

麻江县瑶族枫香染有自己独特之处,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瑶族人上山去割枫香树油(与割树漆相同)回来后,用枫香油和牛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文火上熬成液状,以便点花时使用。瑶族妇女在自织的棉布上绘上图案,图案以变形夸张的花、草、鱼、虫、雀为主,间以几何纹、雷纹、云纹、锯齿纹等。然后,用竹签蘸上熔化的枫油牛油混合物,顺着所绘图案上油,称为点花,点完花后再将布晒干备染。将点花好的布料送到寨里的染坊上色。一般上黑色或靛蓝色。黑色和靛蓝色的染料分别用两种瑶语叫“埯”、“背桠”的植物制成。染布时,要把布在染液中浸泡、晒干、再浸泡,反复七、八次。将染好的布在水中反复漂洗,直至将布上的枫香油、牛油混合物全部洗刮掉,露出布的底色为止,晒干即成。



枫香染制品图案设计精美,装饰风格稳定性特征,是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表现形式,以其古朴素雅的装饰手法和独特的民族手工技艺区别于贵州其它地区蜡染。承载着历史文明与现代社会交融以及民族审美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被布依族和苗族、瑶族认同。在麻江瑶族中,把许多枫香染制品放在一起,她们竟能知道哪一件来自哪个家族,出自何人之手。一种图案有什么历史渊源,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图案,都与该民族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惠水枫香染历史可追述到杨正鑫,他于1899年开办私塾学堂,并开始从事枫香染手工技艺。麻江县枫香染的点花传承人代表有河坝村白兴六组的曹兴妹、龙盼宝、杨本安等。染匠传承人有杨勋勇、杨万仁。



枫香染手工技艺历经百余年从未中断,皆源于流行地区民风民俗的需要,是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枫香染一直在民间生产制作,直到今天仍在许多民族地区加工和使用,长期以来,其手工技艺始终保持传统方法,至今没有任何改变。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传承久远的枫香染工艺虽然延袭下来,但由于枫香染制作工艺复杂,习艺周期长,用自纺的棉布,特别辛劳和耗时,制作周期可达半年之久,现在的年轻人多不愿学,后继乏人,技艺面临失传的局面。枫香染生活日用织品被工业化的现代纺织品替代,布依族传统婚礼上“发嫁”(陪嫁)的枫香染制品如床单、被面、帐檐等已很难再见。唯一在鸭寨苗族妇女的丧事中,至今仍沿用枫香染“老裙”(死者穿的裙子)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