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中国网崇学向善频道邀请到了河南郏县茨芭镇李家石雕传人李宗典。据记载,李家石雕已传承了六代人,李宗典出生于1970年,是李家石雕的第五代接班人。

图:河南郏县茨芭镇李家石雕传人李宗典
李家石雕以碑雕为主,其中包括浮雕和立体雕,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灵气”。据李宗典介绍,李家石雕最晚起源于清朝晚期1838年,在家族记录中,最早是由李家老祖爷李长德传承下来。
李家石雕的传承从李家老祖爷李长德开始,传于老爷李北京,自老爷李北京开始李家又学习掌握了砖雕技艺,再由李北京传于五个儿子:李大学、李二学、李三学、李四学和李五学;再由李宗典的这五位爷爷传于他的众位叔伯,李宗典和其兄弟姐妹是家族第五代传人,家族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一代作为第六代传人依旧延续着李家石雕的技艺。

图:李宗典签订协议正式成为崇学向善特聘专家
据李宗典讲述,在近两百年的传承中,李家在石刻方面有着四位传奇人物:第一位是李家二爷——李二学,善于图案雕刻,不需要提前在石材上拓印模型,通过眼观心记,可直接进行立体雕刻;第二位是李家五爷——李五学,擅长雕刻撰文,同样不需提前拓印,也是直接刻于石上。另二位是李家六叔李曹河和李家八叔李敏,李曹河是目前李家唯一能写、能画、能刻、能塑像的多面能手,李敏则是目前李家唯一继承其父李五学不拓印模型直接进行雕刻之人。
李家石雕在当地已是颇有名气。在家乡郏县三苏园的碑林中,就有不少李家的作品;在山东的台儿庄,李家也有长达近三年的时间参与景点的新建;在2013年,参与了中南海的建设工程。

图:崇学向善主编孔祥善与李宗典签订协议
相比于其他石雕技艺而言,李家石雕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和区别:李家石雕所选用的石料为坚硬耐风化的青石,纯手工技艺雕刻,雕刻时是垂直进刀,深而平整,相比于其他石刻的斜度进刀,李家石雕匠人掌握的此项高难度技能耗时更长,石刻的品质也相对更高。纯手工的技艺使得石刻的线条更流畅,手艺和机器的不同也就在于匠人心中的那份意念,肆意灵动,用手赋予石头生命。
“雕刻要用心,寸字不超三”是李家世代严格遵循的祖训,其意是雕刻要静下心来用心去琢磨领会,每天雕刻一寸大的字不能超过30个。对于李家匠人而言,“用心”即不追求于技法的精准,而是认真体会所刻之物的“神韵”,“不超三”的告诫更是避免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结果。
“碑”的内容从图腾到文字,延续的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文化,它承载着人类由生到死沉重而巨大的能量,也是民俗和礼制中对“忠”、“孝”的一种体现。于此,李宗典正式受邀成为了崇学向善传统文化专家团的特聘专家。
“用心”是技巧,是态度,更是家风,它像基因一样存在于李家每一个匠人的生命中,也将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和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