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战平丨铁在说

2017-01-12 18:13:20.0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冶铁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在铁的冶炼史上有个地方是必然会提及的,它就是山西古泽洲,也是我们此次采访的主人公晋战平先生的家乡。

晋战平先生是山西铁货手工铸造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山西晋韵堂铁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晋战平先生受邀来到中国网崇学向善频道接受采访,为我们讲述他与铁壶之间十年如一日的情缘,感受传承千年的古老铸铁工艺。


图:晋战平先生受邀接受崇学向善频道的采访


燃烧千年的铁

古泽州有着“铸铁之都”的美誉,能够“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与轩辕剑和干将莫邪剑齐名的阳阿古剑也产自于此。得天独厚的煤、铁矿资源必然伴随着发达的冶炼业,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在这“煤铁之乡”设官冶铁的传统,甚至这里的人们用姓氏和从事的冶炼行业来命名村落,才有了历史上的“九头十八匠”。

古泽州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冶铸历史,但在这片土地上的火焰从未熄灭过,透过历史厚厚的幔布,依旧能看到从千年之前传来的火光若隐若现。亦如其他非遗技艺的传承地,或许我们只能见其当下的没落,但终究无法掩饰它曾经的辉煌。

尽管铁质器皿坚实稳重的质地所传达出的质朴敦厚感已被质地轻薄的铝合金和不锈钢制品取代,这里的人却并没有忘记世世代代温养他们的温度,晋战平先生的眼中同样闪烁着两团火焰,亦如千年之前的炽热。

喜爱收藏的晋战平先生曾偶然得到一把老铁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铁壶。“古代泽州的‘大观通宝’、‘大德’牌钢针等都是名噪一时。铸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家家户户都有人会打铁,堆积如山的铸铁炉渣随处可见,风箱的呼声和打铁的叮当声夜以继日,从未停歇。”这是先祖的精华,是家乡的荣耀,怎能不心潮澎湃?


图:在茶香中沉思的晋战平先生


传承人的担当

看着手中的拙朴的铁壶,他知道,时机到了。他开始遍访名匠,亲自操刀重拾古老的手工铸造技艺,按照传统的手工技艺将每一道工序还原千年之前的模样。可越是了解地深刻,晋先生的内心越是五味杂陈。作为铁艺的载体之一,铁壶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北宋时期曾有日本僧人在朝拜时途径古泽州,将当时的煮水器带回日本并传承了下来,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日本铁壶文化。有多少吹捧日本铁壶的人知道其根源就在中国,可日本铁壶却大有鸠占鹊巢之意……爱之深责之切,此番情形让晋先生很是无奈。

究竟为什么日本的铁壶那么受欢迎?心有不甘的晋先生带着几把家乡的老铁壶去寻找日本国宝级的大师作“学术讨论”。想到那时的场景晋先生眼中满含笑意:“‘怎么可能有人能把铁做到这种极致?这要花多少时间!我们的壶根本没法比……’这是他们的原话。他们看到我们的铁壶时都震惊了……”此番话打消了晋战平先生最后的一丝疑虑。

盲目的自信并不能解决问题,“晋城地区产的铁是世界公认最好的,晋城的优质矿铁中有害物质硫和磷的含量要低于日本的沙铁,还有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国产的铁壶质量必然胜于日本铁壶,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做自己的铁壶品牌。”晋战平先生的笃定是以优越的客观条件为基础的,于是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投放在了手工铸造铁器技艺上,传承古法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带动当地经济。

然而有些问题并不是有历史底蕴和优质资源可以解决的,例如铜着色和大漆的制作材料都是源于中国,却苦于缺乏技术,始终达不到使用标准,只能将这些原材料低价卖给日本,再高价购买加工后达到标准的材料。要说差异,这就是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最大的区别,而这也是晋先生一直想要突破的问题,“铁壶所用的内漆一定要能让1至12个月的婴儿舔舐。”这是晋先生对于内漆的标准。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作为传统手工铸铁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晋先生一直讲的传承到底是什么。对于古老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精华,我们常说的复古,是复兴,而不是复制。复古是一种态度,并不是一种技巧,更不是用来牟取暴利的手段。晋先生没有提及太多市面上被人遗忘的那些“古董”,但从他对铁壶生产材料中的安全系数反复强调,很容易体会到晋先生心中那一丝“恨铁不成钢”。因为那些“古董”上有太多促使材质老化的化学药剂,只为仿造视觉上的苍老和年代感,那些强加于铁皮之上的物质在煮水时会有多少伴随入腹,会造成怎样的伤害?一把百年老铁壶的神韵,又岂是今天钢铁铸造的量产新品所能比拟?


图:晋战平先生讲述泽州铁器的历史和文化


匠人精神

“一件普通的模具,需要具有十年以上经验的手工雕刻师精雕细琢十几天。可以说,每一把铁壶的成功都凝结了制壶工匠师傅的心血,壶是有生命的。”当植入了这种文化元素和历史底蕴的时候,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甚至是走出橱窗的收藏品。“一模一壶”的铸造方式注定了世界上没有两把完全相同的壶,物以稀为贵成全了铁壶的收藏价值,成为一件可以使用的收藏品。经过千锤百炼的一把壶也不再是一件物品,它是有生命的,它在诉说自己,诉说匠人,诉说被火焰凝固的千年历史。

说起匠人精神,晋先生的平静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匠人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他就是真心爱自己的手艺,愿意把东西做到最好还愿意传承下去,这就是匠心精神,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尊重,匠人并不低贱。”任何事都要“以人为本”,只有保证匠人们不为生计所累,他们才能全力以赴地用心做一件事;也只有给予匠人们应有的尊重,营造一种以他们的手艺为荣的生活氛围,匠人们才会从心底以自己为荣,从而将这些古老技艺真正的精髓传承下去,甚至超越。而现在企业要做的是要将面临绝种的非遗以等同的价值和价格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也是身为山西晋韵堂铁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晋战平先生一直以来的坚持:给予铸造铁壶的匠人们应有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复兴。非遗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保护,更多是身体力行的传承。


图:晋战平先生讲述铁壶美学


形神兼具的美

原以为在茶艺的器具中,壶承受火焰的炙烤,作为容纳茶和水的器皿,应该是核心灵魂一样的存在,晋先生却否认了这个观点:“就像在铸铁壶的六十二道工序里面并不存在最重要的一环,按照不同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工序,每一步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用心、务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晋先生一直以来的信条。长路漫漫,没有人知道晋战平先生在传承手工铸铁的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晋先生也未曾想过,他知道“真心爱这项手艺,并愿意传承下去。”就是好事,十年日一日,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曾有退路,亦如经历千百遍捶打的铁一般坚毅。“不慕富贵安静虚无,所以为之富贵“,说的大抵就是他这样的人吧。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晋先生将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在铁壶上融为一体,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对于铁壶之美晋先生有着自己的见解:“就像一件衣服,可以御寒,也要好看,最好还能穿出自己的风格,但要找出最好看的一件却是没有的。”器物的美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外形和色彩,还有在互动中的美:拿起壶的感觉、倒茶的舒适度、盖子烫不烫手、水流会不会滴漏……茶艺讲究过程,这种美已经投入了壶的生命和灵魂。每一次执壶行茶,都引得六根而动,每一刻细微的美都拥有颤动心灵的力量。此番和谐,若非将这器皿作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否则是无法感知到的。

同时拥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达成了形神兼备的统一。而这种文化底蕴不仅仅来源于泽州数千年来的冶炼史,更来自于铁器本身独有的文化。据考证,冶铁始于战国,而随之产生的铁艺文化更是伴随着文字形成的。最早出现的文字是青铜器上用来祭祀的铭文,直到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才形成了语言文字体系,有了行文制和律令制。可以说铁艺文化与文字的源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文化之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往壶内注水开始,心就静了。无论壶柄是粗糙还是光滑,握住的是所有人期待,凝听茶水在器皿中的激荡,从而回归心如止水的平静,这种被岁月的沉静浸透的心境就是一把铁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