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分野
在《通典》中记载,帝喾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州的甲骨文是在川的中间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是指事符号,意思是河川围绕的陆地。
那时候的豫州为荆山到黄河一带;青州为东海到泰山一带;徐州则是淮河泰山与东海围成的区域;扬州北到淮河,东南至海岸;荆州自湖北南漳到衡山以南;梁州是华山难免往西至黑水;雍州西起黑水,东至晋陕之间的黄河区段;冀州,大致相当于今天山西与河北西部;兖州则在济水与黄河中间一带。
其中,豫州位于九州的最中间,所以豫州也叫中州,后来说的中原也是这里。
随着时间的发展,九州的划分也发生着变化。
九州的变化
在汉代,随着疆土的扩张,九州已经难以囊括全部疆域,于是设置“十三州”作为监察区,一州所辖区域多少不等。在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凉州、幽州等,就是这个版本的州了。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州的数量开始井喷,及至唐朝,因为州的数量太多,区域太小,只能作为统县政区或者和县平级。
今天还有很多城市保留着州的名字,比如徐州、苏州等,但徐州和上古时期的徐州可完全不同,现在的徐州古称彭城,是在东汉时期,曹操把徐州刺史部迁到了彭城,才开始叫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