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解纷释疑 臣之事也

2019-01-22 10:19:05.0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在刘病已质问赵充国之前,赵充国对于如何作战其实早已有了规划。

早在羌人部落反汉之前,羌人罕部落首领靡当儿的弟弟雕库便曾向汉军告密先零羌部落意图谋反之事。后来,赵充国大军来到羌人部落附近,又从逮着的俘虏口中得知,如今羌人部落中其实早有人心生不满,认为是先零部落与汉为敌才招来了八九十岁的赵充国老将军的出兵。

仅凭这两条信息,赵充国便判定羌人部落虽已缔结联盟,但羌人人心不齐,其联盟自然也不堪一击,仍旧按照他先前的方案,瓦解联盟,胜利便唾手可得。

只可惜,赵充国忽略了他和如今的皇帝刘病已还未到默契无间的地步,他倒是胸有成竹了,并未有多少出兵作战经验的刘病已却开始日渐不安。

所以,当刘病已看到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说,汉军应当趁着现在粮草富足的时候立刻出兵,先将羌人部落中实力较弱的一些部落收拾妥当、大挫其锐气的时候,刘病已直接便将辛武贤的上书转递给赵充国了。

赵充国见了辛武贤的上书内容,“哼”了一声,很是气闷,说:“简直是一派胡言!”在赵充国看来,辛武贤的那些提议,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刘病已竟然将这上书特意送到他面前来,也就代表了刘病已对这封上书的内容是表示赞同了,赵充国立刻认识到,必须尽快向刘病已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万不可听信辛武贤的话,草率出兵。


赵充国给刘病已的书信很快被传回了中央,刘病已翻开一看,见赵充国话虽不多,却将辛武贤的建议完全推翻了去:

一,战马背负着士兵和粮草远途前行,行动缓慢,敌人只需计算出汉军的行进速度,而后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引诱汉军前来,断绝汉军的后路,便可轻易取胜,而汉军则可能会全军覆没;

二,羌人反叛是由先零部落带头的,其他部落多是被引诱甚至是胁迫才参与叛乱,怎么能避开始作俑者不打,反而去攻打那些小部落呢?这不是逼得他们更加团结吗?

刘病已看过赵充国这些话之后,一时间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应该听谁的,故而又将赵充国的书信内容传递给所有大臣,召集群臣一起参与讨论。

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站在辛武贤那一边。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觉得先零部落实力最强,且还极有可能得了匈奴的支持,先打其他的小部落,容易取胜。

所以,刘病已立刻下令封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郡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出兵攻打羌人部落。

同时,刘病已还一改从前对赵充国的尊敬态度,严厉地斥责了赵充国说:

“如今到处都在为前线运输军粮,将军率领了一万大军,却不尽早结束战争,不顾虑国家耗费巨大,让士兵和百姓都饱受战争苦楚,难道非得等到冬天才能作战吗?

现在,破羌将军辛武贤等会在七月立刻出兵,将军您率兵同时出击,不得有迟疑!”

赵充国见此,心中立刻跳出“糟了”二字,知道他的解释终究还是没有被刘病已真的听进去。

但是,刘病已已经动怒,若赵充国仍旧坚持己见,谁能保证刘病已不会干脆撤了他的军职、干脆让他回家养老?

赵充国该怎么办?


赵充国最终选择了冒死再次上书。

赵充国是这样想的:他已经这个年纪了,名利什么的于他而言根本没有多大意义,他怎能因为害怕可能遭遇的不好的后果,而人云亦云、眼看着刘病已决策错误呢?

所以,在收到刘病已的斥责书后,赵充国迅速又写了一封信,快马传回中央,向刘病已深刻阐述了他的意见:

先零部落率先反汉,若是汉军先攻打其他部落,到时先零部落必定会倾力相救那些被攻打的部落,这不是促进羌人部落更加团结、正中先零部落的下怀吗?汉军得不偿失啊!

所以,臣认为,要打就先打先零部落!

而臣之所以认为不适宜现在立刻进攻,是因为如今正值夏天,敌人战马正肥,粮草富足,不如等到冬天再向他们发起进攻!

赵充国于六月二十八日发出了奏疏,七月五日,奏疏抵达长安,这一回,刘病已看过之后只批复了两个字:同意!

那么,赵充国先后两次上书,其实一直都未曾改变他的意见和态度,为何刘病已的态度会急转变化呢?

其实,刘病已不明白赵充国的规划,故而会亲自询问赵充国,在自己经验不足、拿不定意见时,也会及时向朝中众臣征求意见,这都是正确的,也是赵充国可以理解的。

赵充国明知刘病已不能理解他的计划,并不气馁,也不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一次解释不行,那便再解释一番,将利害关系更深刻地剖析给皇帝听。

故而,才有了刘病已前后两次态度的急转变化。

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也难免会遇到他人对自己不解甚至是误会的情况,但是,无论是气急败坏地与人争执,亦或是干脆放弃沟通、赌气地选择听之任之,都会导致事情的结果脱离我们的预期,错失许多机会和缘分。

所以,善意的理解和平和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最正确的方法。

在这样的问题上,已经七十多岁的赵充国老将军,明明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前辈,却无一点轻视或者自大,倒成了我们许多人应当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