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取巧不成反成拙

2019-01-15 11:37:56.0

昨天我们说到,黄霸从年轻一直奋斗到七十五岁,凭借在地方的优秀政绩终于做到了丞相之位。但是,黄霸不久却开始变得闷闷不乐,甚至辗转难眠……

有一次,黄霸召集九卿、博士一起召见各郡来到长安汇报政绩的官吏,众人正汇聚一堂,谈论政务,忽见有几只样貌稀奇的鸟飞到了庭院中。

黄霸没见过这种鸟,见在场其他人也皆是一脸好奇的模样,便以为这是神雀,可以上书说“天降祥瑞”啊!

而事实上,这些鸟不仅不是所谓的“祥瑞”,饲养它们的主人还就住在离黄霸的丞相府不远的地方,此人正是京兆尹张敞。张敞养的这些鸟名叫鹖(hé)雀,出产于羌中,长安地区确实少见。

张敞得知黄霸想要借此上书称瑞时,立刻上书一封说:“臣家中养的鹖雀飞到了丞相府,丞相却想要将他们当成神雀向皇上邀功,而旁人有人知道这并非是什么神鸟却不出言劝阻,臣只怕这样子下去本末倒置,大家今后都无心脚踏实地地工作,只知上报所谓祥瑞……”

张敞说了很多,但有一个意思很明确,他认为丞相没有做好“文官之首”的领头工作,不称职。刘病已认为张敞说的有理,不仅采纳了张敞提的相关建议,还将张敞的所有建议发给所有来京汇报工作的官员。

而本应负责引导方向、肃清官僚不正之风的丞相黄霸,不仅没有做到其本职工作,还成了此案中的“反面教材”,天下皆知,可谓颜面尽失。


又有一次,黄霸举荐一名叫史高的人担任太尉一职,史高乃是外戚,又颇有声望,与刘病已的关系颇好,黄霸本以为这是一次不错的意见,没想到竟被刘病已骂了个狗血临头。

刘病已说:“丞相的任务是宣明教化,评判冤案,任命将相是朕的职责,用得着丞相您越职举荐他吗?况且史高是我的近臣,我能不知他的才能底细吗?”

说完之后,站在上首的刘病已仍然气愤难平,想再说些什么,看着下首跪着的七十多岁的老人,终是把嘴里的话咽了回去,深呼一口气,拂袖而去。

而下首的黄霸却是既难堪又惊惧,深怕天子一怒,自己便只有下狱的结果了。当初和夏侯胜一起在监狱中的两年,虽环境艰苦,却饱含热情和希望;如今,他的生活里却只剩下了忧虑和迷茫……

黄霸,为何会变成这样?


从前面所讲的两件事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黄霸这个丞相做得委实“怂”了点。

丞相便不能举荐官员了吗?丞相便不能上报祥瑞了吗?都可以。丙吉去世前,刘病已还曾专门向丙吉请教任用官员之事。

但问题是,丙吉做丞相期间,政治清明,秩序井然,但黄霸在丞相任上的几年,除了这两件被人“耻笑”的事情之外,再无建树。

而黄霸也正是因为发现自己没有政绩,才会想到通过上报祥瑞以及举荐官员一事让自己看起来“有所作为”一些。

也许有人疑惑了,此前黄霸治理民间时,明明很有成就和本事,如今怎么就变得这么“平庸”了呢?

因为黄霸虽有治民之才,却无丞相之才。丞相负责辅佐皇帝、治理百官,要将朝廷中那么大的一个文武班子运营起来,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公正无私、清正廉明,更需要的是可与皇上比肩的大局观。

丞相之才与治民之才比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与外功,于一个练功者而言,内功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修炼的。

而黄霸错就错在他的“本末倒置”。

没有明白丞相的职责所在,于是在丞相之位上便只剩不足而无优点,在意识到自己功力欠缺时却不想着先从自身的问题开始解决,而是投机取巧,试图在别的方式上给自己加分。

这般做的结果,就是黄霸此前在民间积攒的声誉,在他担任丞相之后也开始消减。


公元前51年,在担任丞相将近五年后,黄霸去世。

后来,南宋文学家岳珂说:“黄霸为相,功名减于治郡。尺或不足,而有余于寸……”

虽说做丞相并未有什么建树,但人们回想起来仍旧不得不承认,治理地方官吏民众的,黄霸还是当属第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遇到和黄霸相似的问题时,或选择扬长避短,或应该认真修炼自己的本事,固步自封或投机取巧,终究不是应对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