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2019-01-15 10:46:26.0

从西汉初建到昭宣中兴,“丞相”之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尤其是武帝时期,竟有人对此“泣而不受”,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于有些人来说,了解他们的故事不过是图一时热闹罢了,但当时人的“如履薄冰”和“闻风丧胆”,我们却难以有深切的体会。然而,从萧何、陈平,到魏相、萧望之,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职究竟该如何担当?

这个答案,或许有个人能告诉我们,他就是我们之前多次讲到过的丙吉。

丙吉之于宣帝刘病已,绝对是莫大的恩人。不仅仅为了护佑年幼便身陷囹圄的刘病已而对抗武帝的旨意,还在大汉面临无人可承之时,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继承大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丙吉的恩德已经不单是对刘病已个人了。

然而,此后丙吉被封为丞相、与宣帝甚是亲近,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二人之间的“私情”,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脱离不开丙吉这个人。由于宣帝的缘故,从正面无法相对客观地来分析丙吉这个人,那么我们姑且举些例子,细节总是最能体现一人的修为和德行。


说起来,虽然丙吉原先只是个小小的狱吏,但在他的一生中,对于《诗》《礼》等儒家典籍的研读从未中断,等到他身居相位之时,更是崇尚宽厚礼让之风。平日里如若手下的小官犯了错,丙吉总是给对方休长假,令其自行离职,并不会进行相关的查证和处罚。

总而言之,对于下属丙吉是尽力掩其过而褒其功。也就是这样的缘故,丙吉出行时的车夫嗜酒成性,平日里也常常喝得七荤八素。有次驾车更是直接吐在了丙吉的车上,如此不敬业的人,如何能放任呢?

旁人禀告丙吉要求将车夫辞退,然而丙吉却说:“饮酒罢了,喝多了在所难免。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件小事将其辞退,日后他将在何处容身?不过是车垫沾了些污秽之物而已,不妨事……”

由此,丙吉的宽厚可见一斑。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这险些被辞退的车夫本是边郡人,有次外出在路边看到了负责递送加急文书的驿骑,也就是信使。打听之后方才得知是外敌侵入云中郡、代郡,当下便急忙回府向丙吉报告了此事。

而就在不久之后,刘病已召见宰相丙吉、御史大夫萧望之询问被侵边郡的情况。可怜萧望之仓促之下是一问三不知,更是被斥责一番,而丙吉却是对答如流,刘病已赞曰:宰相忧虑边事不忘职守。

而丙吉也向众人说明了情况,道出若非车夫提前得知,自己也不会被皇上褒奖。众人再一次被丙吉的德行所折服。


无独有偶,记得高祖创建西汉之前,刘邦被项羽所败,逃跑途中夏侯婴多次从刘邦手中救下了刘邦的一双儿女,未曾想其中的那位男童便是日后的汉惠帝,夏侯婴也因此得了惠帝重赏。

还有一位我们熟悉的人,也有着相似的经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年幼时在外玩耍,不慎掉入粪池,被一位善良的农夫救起。而农夫对于丘吉尔父亲的感谢也是辞而不受。丘吉尔的父亲便转而资助农夫的儿子亚历山大·弗莱明上学,而这位亚历山大·弗莱明正是“青霉素”的发明者。

更巧的是,后来已是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不幸身患恶疾,命在旦夕,最终医治好他的便是弗莱明 发明的青霉素。

可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呐。

而对于一心向儒的丙吉来说,要稳坐丞相之位,单单靠这些“口舌之义”绝对是不够的。此前的萧望之所欠缺的度量,不仅仅是对于旁人的善恶言行而言,更是要着眼于国家大势。


这里又有一则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次,丙吉外出,碰上一帮市井之徒在斗殴,死伤之人更是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

丙吉经过,竟像是压根儿没有瞧见一般,径直走过,并未派人询问处置。前行不久,丙吉又看到有人赶牛而行,那牛看上去喘吁吁,直吐舌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丙吉竟派人去询问这牛赶了多远的路……

这就奇怪了,丙吉对于出了人命的纠纷案子置若罔闻,却郑重其事地关心着牛的问题,这究竟是何道理呢?身为一国之相,只关心这些小如牛毛的琐碎之事,恐怕是要引起旁人的讥讽啊!

那么,丙吉究竟为何“舍重求轻”呢?

我们明天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