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德治楷模”韩延寿

2019-01-04 09:22:14.0

赵广汉之死,为刘病已留下了不少麻烦。

自从刘病已将赵广汉判处死刑之后,不少人将赵广汉之死看作刘病已身上的一大污点,只因赵广汉在百姓们心中是不畏权贵、威制豪强的“清官”。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常常习惯性地通过一个人的一面就将这个人全面肯定或者否定,赵广汉的事情即是如此。

赵广汉之死归根结底还是与其个人修为脱不开关系。沉迷于手段与斗争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终究不能走得长远。

当时的百姓们只看到了他的一面,故而无不为他的死慨叹、埋怨,但若能有人站在局外观看,便能看清赵广汉的庐山真面目了。

除了落得名声不好之外,刘病已因为赵广汉而头疼不已的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颍川郡的治安问题。

在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前,颍川郡为何那般难以治理?

因为颍川郡当地的豪强大户全部互相勾结、互结姻亲,所以每每有太守到任之后,便被这错综复杂且庞大的人脉关系打败。

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之后,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既然从外部攻打只会让你们群起而攻之,那就从内部将你们先全部分解。

赵广汉怎么做的呢?他大肆鼓励当地的百姓们互相告发、检举。

比如,有一王姓的人告发李姓家族的罪状,但赵广汉却把消息泄露出去说,是张姓的人暗中告密,而原本是姻亲关系的张姓和李姓,因此而产生了裂隙……

颍川郡的豪强大户们几乎都败于赵广汉这条策略之下。这么做确实见效极快,却也遗留下了相当让人头疼的问题——民风恶化,当地百姓告发成风,皆互相结怨。

刘病已能不头疼吗?


但无论如何,刘病已总不能放任不管,只看新的颍川郡太守是否有办法扭转局面了。

事实证明,刘病已任命的新的颍川郡太守是极适合的,此人正是韩延寿。

在此之前,我们曾提到过韩延寿一次,就是在讲燕王刘旦、上官桀谋反案的时候。

当时,燕王刘旦密谋造反,燕国一个名为韩义的臣子谏阻刘旦反被杀害,韩延寿正是韩义之子。后谋反案被霍光等人平定,为表彰韩义之义举,刘弗陵便提拔韩延寿为谏大夫。

那么,韩延寿来到民风恶劣的颍川郡是怎么做的呢?

赵广汉初一到任便找到了豪门姻亲关系这一问题关键所在,韩延寿亦找到了解决问题最好的入口,那就是当地的老人。

一般情况下而言,各家族的老人们往往比一个外来的官员要更有说服力。

于是,韩延寿将当地被人信任和敬重的数十位长者依次请来,设酒宴,亲自奉陪,告诉他们他想要在当地施行、推广礼仪,并询问了当地民生疾苦以及那些长者们亦在担忧的问题。

长者们听过之后,都认为礼仪教化很有益处,所以对韩延寿的各种提议很是配合,韩延寿亦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结合当地的民俗传统等,商定了许多礼仪规范,教导当地百姓。

此举虽然不如赵广汉那般雷厉风行,却循序渐进地影响了许多人,在韩延寿治下,颍川当地的民风确是大有改善。


过了几年,韩延寿又被调任为东郡太守。

抵达当地之后,韩延寿立刻聘请了当地的贤士,以礼相待,了解当地情况,采纳实用的意见,采用的还是曾经在颍川郡时用过的办法。

韩延寿崇尚古理,每年春秋两季,还要积极举办古代的“乡射”之礼,用比赛射箭的办法选拔当地的人才。

比赛时,赛场上的钟鼓、管弦等礼仪用品皆按照古法陈设,在赛场上的人们无不被这样庄重的仪式感染,即使往日有嫌隙的人,见了面也会忍不住作揖礼让,谦虚一番。

韩延寿的诸多作为,倒像是杜甫某句诗所言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的来说,韩延寿治郡之法,无非就是两个字——德治。

孔子曾说,用政治法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约束百姓,百姓虽然可以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但如果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用礼仪来约束百姓,百姓便会有羞耻之心,即使没有法律约束和惩戒,也会自觉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所以,赵广汉的治郡之法,是一时之策,重眼前之利却埋下了更多隐患,而韩延寿之治郡,却是为了长久的安稳与和谐。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东郡在韩延寿治理的三年内,刑狱大为减少,民风亦愈发淳朴。而韩延寿凭借颍川和东郡的政绩,很快又被升迁为长安左冯翊。

我们说过,长安虽在天子脚下,管理起来却极为困难,因为其人脉关系之复杂远超其他地区。赵广汉之死,亦有得罪了诸多人和势力的原因。

那么,韩延寿在长安的表现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