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权势之下 藏名匿迹

2018-12-29 10:37:42.0

霍家覆亡之后,曾与霍家关系密切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牵连,比如也曾是推举刘病已当皇帝的功臣之一杜延年,在霍家之案后也被揪出错处免了职。

然而,曾与霍家关系密切的另一个人却意外地全身而退,此人便是曾被霍光亲自提拔、后又被刘病已下诏继任霍光大司马之位的张安世。

张安世本有一孙女嫁给了霍家的外亲,霍家谋反案刚刚被定罪后,张安世的孙女按律应当被连坐。张安世委实吓得不轻,没多久便因此事消瘦了许多。

刘病已询问了左右才知缘由,最后特下令赦免了张安世的孙女,以宽慰这位老臣的心。

霍家谋反之案牵连甚广,长安城中有数千人家因被牵连族灭,刘病已对张安世家人的特赦确实让人意外。

更让人意外的是,曾被卷入了刘病已与霍家斗争中去的张安世,此后还得到了比从前更多的优待。


当时,张安世之子张延寿同样在朝中身居要职,因有霍家覆灭的教训在前,张安世总觉得他们父子长期位高权重不是什么好事,故而特意向刘病已请奏:

一是将他的儿子调出京城,去当个地方官,二呢,就是把他们父子的薪水降一降。

换作一般人,只有求上司升职加薪的份儿,像张安世这样请求降薪外派的倒确实少见。那刘病已是怎么做的呢?

刘病已应了张安世的要求,将他的儿子张延寿调出京师,任为北地太守。

至于张安世的俸禄问题,刘病已则想了个妙招,那就是让人将他的俸禄单独存放起来,暂时不交予张安世就是了。

这君臣之间,一唱一和,你推我往,倒有趣得紧。尤其是刘病已对待张安世的态度,倒更像是看到没有安全感的长辈,愿意花点心思讨老人家开心似的。

那么,刘病已何以对张安世这般特别?难道是因为张安世功勋卓著?


真要说起来,“功勋卓著”这四个字,更应该用在张安世的兄长张贺身上。

我们曾说过,曾任掖庭令的张贺,在刘病已被召回掖庭抚养期间对刘病已很是照顾,不仅资助了少年刘病已的衣食起居,还亲自辅导刘病已识字学习,对于刘病已来说有着浓于血液关系的抚养之恩。

刘病已登基之时,张贺早已去世,为报养育之恩,刘病已便想追封张贺为恩德侯,设两百户人家为张贺守墓。

而且,张贺曾有一子早死,张贺现有一继子张彭祖乃是张安世过继给他的。张彭祖与刘病已当年一起受教于张贺,两人少时常同席研读经书,刘病已也有意封张彭祖为侯。

然而,张安世闻言却急匆匆去求见了刘病已,再三推辞这些封赏。

刘病已被张安世磨得不耐烦了,脸一板,说:“朕是赏给掖庭令的,不是给将军的。”张安世这才把话咽了回去。

所以,因为张贺的缘故,刘病已对张安世等张家之人总还是多几分感激之情的,这自然也是张安世可得优待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但在顾念旧情之上,刘病已对张安世的欣赏亦是肯定的。

常言道,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张家有恩于刘病已,张安世面对权力和金钱加身,却从未居功自傲,时刻谨言慎行。

曾有人因为张安世的举荐得以入仕,当那人为此向张安世拜谢时,张安世却说:“我看中你的本事才举荐了你,这是公事,岂能私谢?”自此,张安世竟与此人绝交。

如张安世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建立开天辟地的大功,却也不会轻易犯原则性错误,如何能不被刘病已信任?

再加之张安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博闻强记,学问了得,刘病已对他自是欣赏得很。

公元前62年,已经年老多病的张安世请求告老回乡,归还侯爵之位,刘病已再三挽留张安世在京好好养病,多辅佐自己几年。于是,张安世便又强撑着身子骨继续辅佐刘病已,直至去世。

想来,张安世与张贺之生父张汤当年的事情对他们一定深有影响。

张汤虽一生廉洁,最终却因陷于与其他朝臣的政治斗争而冤死,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为他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滥用权力,物极必反,容易引火烧身。

否则,年少即因为其父张汤的原因能在朝中任职的张安世,何以一辈子都坚持这般谨言慎行呢?

而张安世之后,其家族之香火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与曾经荣极一时的霍氏家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家之繁荣绵延,霍家之倾巢覆灭,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天差地别的结局?

我们回首想一想,便能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张安世竭力让自己的儿子远调京师之外,而霍光却在不遗余力地将霍氏家族的人安插在朝堂之上;

张安世之兄长张贺有恩于刘病已,张安世却不敢凭着这样的关系收受馈赠和赏赐;霍家中人仰仗霍光的辅政之功,横行长安,专擅朝堂,毒害后宫……

同样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之中,霍家却被权力迷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以张安世为首的张家却时时刻刻保持警惕、远离权力这把双刃剑的锋芒,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