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被架空的皇权

2018-12-18 19:16:24.0

太史公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都在为各自的利益奔波,政客们尤其是。

当两百多名昌邑国旧臣在临刑前高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发现,刘贺被废黜一事,真相还在冰山之下更深的地方。

我们曾说过,刘贺与曾经的汉文帝刘恒很相似。他们都不是既定的皇位继承人,都是因臣子们的推举才得以登上皇位,“孑然一身”来到长安。

为什么用“孑然一身”来形容刘贺和刘恒呢?这里并不是说他们孤身一人,而是指他们在长安没有根基。

若他们想要站稳脚跟,一般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一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种选择,意即依靠当初支持他们进京称帝的臣子们。

早在刘贺进京前,就有人指明了这条道路,即那位名叫王吉的臣子。王吉告诉刘贺说,要“凡事都听大将军霍光的”、“垂衣拱手做个听话的皇帝”。

但很显然,刘贺并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刘贺初登基,即将昌邑国的两百多旧臣全部召到长安,并破格提拔了很多人,对于朝堂中早已站稳脚跟的群臣反而疏远冷淡。

比如将昌邑国国相安乐任命为长乐卫尉,长乐卫尉是长乐宫最高的守将职位之一,长乐宫是太后的居所,如今的太后不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吗?在皇太后的身边安插自己的人,刘贺无异于直接向霍光宣告,他要亲自掌权。

权力是把利刃,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睡得踏实。我想这是刘贺与刘恒当初共有的心态。

而刘贺的举措,看起来与当初的刘恒并无差别。刘恒在入主未央宫的第一夜,就将自己当代王时便信任的旧臣安插在卫将军、京城南北军等关键的职位上,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但是,同样是毫无根基,同样是初入皇宫便急于掌权,为何刘恒却没有像刘贺那样被臣子们掀翻在地呢?


我们也可以看到,刘恒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论功行赏。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刘恒都予以赏赐、封官和晋爵,同时,刘恒还恢复了许多曾被吕后打压的刘姓宗亲的侯爵和封地,广施恩德。

对于周勃、陈平这样既是开国大臣、又是拥立自己的功臣,刘恒最初的态度可谓恭敬至极,等到自己的帝位逐渐稳固后,才开始从礼节上找回身为皇帝应有的威仪,打压重臣的气焰。

刘恒所做的一切,用我们此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即可概括——恩威并施扼功臣。

但显然,刘贺欠缺的,正是最不可或缺的“施恩”。

就像一尾新鱼冲进一个利益瓜分已经既定的鱼群一样,急于与其他鱼儿展开新的利益分配,终于不可避免地掀起了水花。

只是水花没有掀翻那些已经是老江湖的鱼儿们,却掀翻了他自己。因为他没有预估到,他所想要挑战的人,远强于文帝当初面对的那些人。


文帝最忌惮的是周勃,刘贺最忌惮的是霍光。虽然霍光远没有周勃功勋卓著,但是霍光却远比周勃要位高权重。因为霍光手握的,是汉武大帝刘彻给予他的特权。

刘彻一生致力于中央集权,又不断削弱丞相的权力将皇权收归于己,做到了真正的皇帝专制。

但是刘彻身死魂灭之后,曾被他一人掌控的权力不会凭空消失,却也没有回到曾经的丞相手里,去哪了呢?到了刘彻亲信的“内朝”官员手中。

而霍光凭借刘彻亲赐的顾命大臣的特权,以及那幅独一无二的《周公辅成王图》,再加上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斗争的胜出,逐渐成为刘彻之后、真正享受皇权高度集中的人。

而文帝时期,权力被地方诸侯、官僚集团和皇帝等各种势力瓜分,周勃手握的大权,远比不上霍光如今掌握的权力。

刘贺不像广陵王刘胥那样野心勃勃,霍光便可以让他当皇帝;

刘贺不愿意对霍光唯命是从,霍光便可以在短短二十七天内搜罗出刘贺一千多条罪证,让刘贺永不能翻身。

所以,刘贺被立或者被废,有他自己的原因,根本原因却是因为霍光的专权和独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那些昌邑国旧臣临刑前高呼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或许正是他们不甘心的表现,不甘心没能如愿迅速遏制霍光的大权。

那么,在霍光的权力笼罩下,皇帝是否只能做傀儡呢?

并不。传奇之人刘病已即将用他的亲生经历向我们展示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