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不破楼兰终不还

2018-12-11 18:26:22.0

在讲汉武帝征服西域的故事的时候,我们曾重点讲过楼兰这个神秘的西域小国,在那篇文章末尾我们还曾留下一个疑问,这个西域小国究竟做了什么,以致于后代的诗人会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声音?

或许,我们可以从今天的内容中找到答案。

武帝时,汉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斗,最终以汉朝的全面胜利为结束,楼兰更是因为被汉将赵破奴七百轻骑攻破,最早臣服于汉朝。

但是,楼兰地处汉朝与匈奴两个大国势力范围的接壤处,在两个大国中间,生存唯艰,无论与谁为敌,都没有好果子吃,最后不得不向汉朝和匈奴各遣送了一位质子,这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祸患。

武帝晚年,原楼兰国王去世,匈奴听闻之后,便迅速将在匈奴做质子的那位王子送回去,扶持其做了新的楼兰王。这位来自匈奴的新楼兰王,相比汉朝自是更亲近匈奴。

且在这位楼兰王继位之后,有一件事让汉与楼兰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刘弗陵继位后,汉使依旧频繁往来于西域的商路上,处于丝绸之路咽喉处的楼兰,须常常接待汉使,为汉使提供向导及其他帮助。但是汉使的素质良莠不齐,很多人因楼兰国小便常常做出欺凌、虐待楼兰人的事情,让楼兰国是敢怒不敢言。

再加上匈奴从中挑拨,如今的楼兰与汉朝愈发疏远,甚至在楼兰国内,又开始频繁发生汉使被劫掠、刺杀之事。

如此下去,汉武帝等人在西域付出的努力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公元前77年,一个叫傅介子的人向霍光主动请缨,说希望能为国家分忧解难,解决西域问题。

霍光问:“你有何计划?”

傅介子说:“先前我出使大宛时,曾奉陛下之命顺道前往楼兰和乌兹,责问他们为何背叛汉朝,当时,他们都极为谦卑地承认了错误,但是此后却未见他们有个改过之处。

楼兰这样的小国,多次反复背信,不杀不足以惩戒!

那乌兹国王比较容易接近,容易得手,我愿意去刺杀乌兹国王,以向西域诸国展示汉朝之威!”

说罢,傅介子向霍光跪下磕头,却不起身,似乎等霍光首肯之后,他才愿意起身。

霍光沉思片刻,开口却说:“乌兹路远,先到楼兰国去试试。”这便是同意的意思了。

霍光将这个计划禀报刘弗陵之后,傅介子便带着刘弗陵配予的金银钱财和卫士动身离开,以赏赐西域诸国为由前往楼兰。

到了楼兰之后,傅介子却发现,可能是由于此前厉声的责问,楼兰王根本不愿意见他。

傅介子倒是不着急实施他的计划,而是佯装要离开楼兰,但是在走到楼兰边境处的时候,傅介子却对楼兰的翻译官说:

“烦请回去之后禀告你们的大王,汉朝使者携带黄金、绸缎赏赐西域诸国,大王如果不接受,我就此离开,就去西边其他国家去了。”说完,让人将那些华丽的丝绸和黄金展示了出来,以示不假。

那翻译将这些禀告楼兰王后,果不出傅介子的预料,贪图汉朝财物的楼兰王没多久就带人亲自来到了边境处,前来面见傅介子。

在与楼兰王共饮的宴会上,傅介子频频将携带的黄金、丝绸陈列展示出来,醉醺醺的楼兰王几乎要将眼睛黏在那些财物上。

忽然,傅介子悄声对楼兰王说:“大王,我汉天子交代了我秘密任务,一定要亲自告诉您,请换个地方说话。”而后,傅介子用眼神示意到后帐去。

楼兰王见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起身跟随傅介子而去。然而,刚进入后帐,两把利刃便穿透了他的胸膛……

楼兰王当场毙命。

这异常的动静没多久就惊动了外面的贵族大臣和侍从人员,随后他们便看到身上还带着血迹的傅介子站出来,眼神狠厉地对他们说:“楼兰王背叛汉朝,这是汉天子遣我来诛杀楼兰王!而且汉军立刻就到,别乱动,否则将招至灭国之祸!”

说完,那些还未来得及逃跑的楼兰人,再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即将到来的汉军会上演李广利曾在西域上演的血腥屠城。

而傅介子则是将楼兰王的人头割下,用快马送回了汉朝,悬于未央宫北门之外,傅介子一行人亦迅速离开了楼兰。

很快的,曾在汉朝当质子的那位楼兰王子被任命为新的楼兰王,改国名为鄯善,并派遣了汉朝官员到楼兰伊循城操办屯田事物,同时协助第一任鄯善王的统治。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西域诸国以及匈奴,大家都知道:楼兰亡了!因为背叛汉朝!

这件事犹如当头棒喝,让西域各个国家的国王一齐打了个激灵,开始后怕自己的未来,反思从前是否曾对汉朝有何不敬之处。

傅介子圆满完成了任务,被封为义阳侯,因功被刘弗陵大为赞许,成为无人不知的英雄人物。

于是,自此之后,仅携带几人到异国执行刺杀任务的傅介子成为当时以及后代无数人的楷模人物。

无论是李白的“愿做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还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都是以傅介子一人灭掉楼兰国的故事为题。

包括李白、王昌龄在内的,所有曾在诗句中写“破楼兰”的人,更多地是想表达自己想像傅介子一样,哪怕只身赴险,也希望能驱逐敌寇、报效祖国的理想和抱负。

楼兰,成为了他们想要驱逐的敌寇的代名词。

但是,也有人为此不平,为楼兰这个在大国的夹缝中挣扎求生的小国不平。

这个人便是司马光,他认为楼兰先前既然已经承认了错误,汉朝更不必使出刺杀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招数对付对方,要打,就应该堂堂正正地宣战。他对汉朝廷大肆鼓吹傅介子这样的人为英雄人物也很是嗤之以鼻。

其实,倘若汉朝不派遣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楼兰长期摇摆于汉与匈奴中间,死得又岂止楼兰王一人?而若是正式开战,无论是汉朝还是楼兰,都将有更多的人死于战争,一旦匈奴再加入进来,战争将绵延到几时,无人可预估。

所以,班固固然是怀抱着正人君子的思想来评判这件事,却忽略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许没有更好的选择。况且,有太多事,并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