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难决之案 劫后余波

2018-12-06 12:02:28.0

公元前80年,那场谋害霍光甚至想要废掉刘弗陵的惊天大案,最后以上官桀、桑弘羊、丁外人、燕王刘旦四个家族的覆灭为结局收场。

同时,汉武帝刘彻临终前任命的顾命大臣团体,也彻底土崩瓦解,只余没有多大实权的丞相田千秋,以及一个人站立权力金字塔顶端的霍光。

不过,霍光是没有时间唏嘘人心易变之类的,他很迅速地在朝堂内外做了一番劫后的整顿。

首先是上官皇后。上官皇后因为年幼且没有参与谋反,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最后仍能平安居于皇后之位上。

在谋反案中建功的人,霍光都一一给了封赏。其中,有一个人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人名为韩延寿,他的父亲是因谏阻燕王刘旦而被杀害的韩义,韩延寿因为其父的忠正被任命为谏大夫。

此后,霍光因为朝中缺少旧臣,任命了张汤之子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做自己的副手,同时拔擢杜延年为太仆、右曹,加官给事中。

谋反之案后,该杀的杀,该留的留,该赏的赏,一切看似归于平静。

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在谋反被镇压的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78年,一个叫侯史吴的人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当年,桑弘羊满门被判死刑之后,桑弘羊之子桑迁逃亡在外,曾投靠过他父亲从前的部下,即侯史吴。

后来,桑迁被逮捕处死,而侯史吴正巧赶上了刘弗陵下诏大赦天下的时候,便自首认罪,被囚禁在监狱。

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在处理侯史吴的案子时,认为桑迁虽是桑弘羊之子,却没有参与到谋反中,侯史吴窝藏桑迁的罪名,应该是“窝藏连坐者”,而不是“窝藏谋反者”,便按照大赦令赦免了侯史吴的罪。

但是,当侍御史重新审查此案时,却是截然不同的判法:

桑迁精通经学,明白事理,在知道他父亲桑弘羊参与谋反的时候,不加以劝阻抗争,与谋反者无差;

侯史吴身为三百石的官吏,知法犯法,窝藏谋逆者,与一般百姓窝藏连坐者的性质大为不同,故不能赦免,应判死罪。

侍御史在上奏重新处治侯史吴的同时,还以“为谋反者开脱”的罪名弹劾了两人,正是审理侯史吴案件的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

如果说桑弘羊是谋反案漩涡中心的人物,没有实质参与谋反的桑迁是中心之外、第二层的人物,而侯史吴可以算是第三层的被波及者,王平和徐仁应该算是远在漩涡之外、毫无干系的人物,他们二人,就因为对桑迁量罪的轻重不同,竟也被卷入其中!

被卷入的还不是一般的案子,而是动辄株连全族的谋反大案!

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被弹劾之后,除了王平和徐仁本人之外,还有另一个人也焦虑不安,此人即是丞相田千秋。田千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少府徐仁的岳父大人。

自刘弗陵登基之后,田千秋虽也看到了霍光在所有顾命大臣中一人独大,但不像桑弘羊那般与霍光针锋相对,也不像上官桀那样汲汲营营,日常扮演的就是“老好人”的角色,一如在参与“盐铁会议”时的样子。

如今,徐仁被弹劾,逼得田千秋不得不放弃“装聋作哑”的态度,他必须站出来保全徐仁,想要保全徐仁,就要证明侯史吴无罪。

于是,田千秋多次为侯史吴求情,却都被冷漠拒绝。

情急之下,田千秋兵行险招,决定效仿曾经的霍光,召开会议,搜集众人的意见,以舆论力量改变结果。田千秋在公车门召集了朝中中高级官员和一些博士,一起商议应该如何对侯史吴判罪。

令田千秋绝望的是,所有人都一致地说,侯史吴确实是大逆不道!

这些人是真的这么想的吗?不一定,十之八九是因为不敢违反“当权者”的意思而已,这个当权者就是霍光,也是那个敢弹劾丞相女婿的侍御史的背后靠山。

而田千秋擅自召集官员和博士,意图利用舆论挟制朝廷决策的行为,更是触犯了霍光的禁忌。

所以,一直在朝堂中降低自己存在感以避免政治斗争的田千秋,也终于不得不与霍光正面为敌,犹如螳臂当车,力量悬殊。

得知公车门事件的霍光,大怒,随即将王平和徐仁二人下狱。

丞相田千秋,也面临了职业生涯以来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