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霍光辅政 可谓忠矣

2018-11-30 10:22:52.0

刘彻人生中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在冒险,但说起来,没有一次决策能比得上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决定——

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新的大汉天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同时命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幼帝。

即使这是经过认真考量的决定,这种将八岁少帝托付给外臣的做法,仍旧称得上是“豪赌”。

那么,刘彻赌赢了吗?在刘彻去世之后,这些臣子有无认真完成顾命大臣的使命呢?

先说说霍光吧!

因为同父异母兄霍去病的缘故,霍光来到长安并能在刘彻的身边任职。但霍去病早逝,霍去病举目无亲,唯一能让他在朝堂永久立足的人,便只有汉武帝一人。

所以,霍光在刘彻身边担任近臣二十多年谨小慎微,不犯一点错误,于汉武帝刘彻的人而言,应当是最忠心的人。

带着刘彻赐予的《周公辅成王图》以及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霍光理所当然的称为所有顾命大臣中最具决断权的人,刘弗陵继位后,国家政令基本都由霍光发出。

一日,汉宫中出现怪物,许多人据说因此受到惊吓。身为大司马的霍光立刻召见了掌管皇帝玉玺的尚符玺郎,说:

“陛下的玉玺在哪里?我不放心,快取来由老臣来保管!”

听到这句话,那尚符玺郎脑中立刻警铃作响,想也不想摇头拒绝道:“玉玺其岂是谁都可以碰得的?”

谁知,见尚符玺郎不给,霍光竟要强抢。

那尚符玺郎也不气弱,立刻抽出宝剑,说:“我的头你可以拿去,但玉玺你休想拿走!”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尚符玺郎不仅没有丢脑袋,第二日还被连升两级,霍光嘉奖他时,是这样说的:“为官当如是!”

原来,前一天晚上是霍光的一次考验,那尚符玺郎面对霍光如此位高权重之人,仍能尽职守则,便经过了霍光的考验。

经此一事,霍光的贤能也传了出去,备受敬重。

另一位顾命大臣,是曾为匈奴休屠王王子的金日磾,但是金日磾在刘弗陵继位的第二年便因病去世。

当年,刘彻在留下的遗诏中,对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三人均赐予爵位,但是金日磾以刘弗陵年纪小为由,不肯接受封爵,于是霍光和上官桀二人也不愿意接受封爵。

看着金日磾病重,霍光才进宫面见刘弗陵,将这件事说了出来,为的是让金日磾在临终前能得到本已属于他的爵位。于是,这位曾经是匈奴王子的人,在病床上接受了侯爵的印信和绶带,走完了他兢兢业业的一生。

至少目前看来,霍光与金日磾这两位刘彻临终前最亲近的臣子,都没有辜负刘彻的嘱托。

因为最考验一个人品质的,不是看他身居低位或困境时,而是看他手握大权或者财富之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谦卑和低调。

所以,霍光和金日磾这二人,刘彻没有看走眼。

第三位顾命大臣上官桀,在刘弗陵登基第一年的时候,受命领兵去了汉朝的北部边境,巡视边防。因为就在刘弗陵登基的第一年,匈奴人就在此侵入朔方郡,大肆杀掠。

上官桀曾在跟随李广利第二处出征大宛时,对大宛国的郁成王穷追不舍,最后活捉了大宛实力最强的郁成王,一战成名。因此,守疆卫土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单看他是否也如曾经的大将军卫青一样,即使权倾朝野也不曾仗势凌人。

不得不提的是,上官桀的儿子是大司马霍光的女婿,上官桀与霍光关系向来交好,霍光每当休假外出时,上官桀经常代替他处理国家大事,也不失为可靠之人。

最后两位顾命大臣是桑弘羊和田千秋。

我们知道,刘彻终其一生都在扼制丞相的权力,并创立了“内外朝制度”,被任命为丞相的田千秋,名为文官之首,实际却并无多少决断权。

而刘彻对桑弘羊的安排则颇有深意了。

桑弘羊曾在汉朝国库枯竭的时候,为刘彻大力推行经济改革,是刘彻在财政上的得力助手。而且,桑弘羊自小进宫做刘彻的伴读,刘彻对他信任有加。

唯一令刘彻不放心的是,桑弘羊与曾经的刘彻一样,属于积极行动派,否则也不会在刘彻晚年已经吐露悔改心意的时候,还提出要征兵屯驻西域。

所以,刘彻临终前封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主要职责却是监察,而不是桑弘羊擅长的理财。

现在看来,刘彻将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等稳重之人安排在掌握实权的“内朝”,而将桑弘羊这样有功勋之人安排在“外朝”之中,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今后汉朝政局的走向。

刘彻曾在汉朝江山濒临覆灭的时候发布“轮台罪己诏”,紧急改变汉朝国策,但是命运留给刘彻的时间太短了,仅仅两年之后,刘彻便溘然长逝,临终只做好了新帝和顾命大臣的安排。

那么,今后的大汉江山该如何走,实际上要看霍光等人的决策。而霍光的决策便是——

依旧沿袭刘彻晚年的策略,修养民生,恢复经济,巩固大汉江山。

公元前86年,刘弗陵命廷尉王平等人巡视各郡国,察问民间疾苦、冤屈以及地方官是否有失职的行为。

公元前85年,三月,刘弗陵向缺乏种子和口粮的贫苦农民发放赈贷,同年八月,又下诏免除农民要归还的赈贷,免除该年的田赋。

公元公元前82年,杜延年向霍光进言:“连年收成不好,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还没有全部回到自己的家园、安定下来,当下应当恢复孝文皇帝时的治国方针,提倡节俭,为政宽和,顺应民意,取悦民心,以期好转。”

霍光对此,大为赞同。

于是,以修养民生为主的汉昭帝时代,正式来临。

但是,这样的国策立刻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一直力主财政改革的顾命大臣之一,桑弘羊。

而围绕汉朝接下来该施行什么国策的问题,以桑弘羊和霍光为代表的两方人马,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即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盐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