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李陵与刘彻之悲

2018-11-05 10:08:54.0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这一首汉时流行的古歌,唱的是旅客怀乡的愁思。身在异乡的人,想起身后的故土,因为那万里不断的联络,总不至于感觉太潦倒。



然而如今的李陵,回乡的道路已断,向他敞开怀抱的只有匈奴。

因为李陵家族世代为将,且浚稽山那一战李陵的表现委实令人敬佩,匈奴单于对他是敬重有加。李陵将李续射杀之后,单于不仅不怪罪,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一样身居高位。

只是,身居高位又如何呢?明知自己的好友苏武就在不远的地方,李陵却始终不敢去相见。

直到单于听闻苏武和李陵在汉朝时交情深厚,特意派遣李陵去北海的时候,他们才再度相见。

但如今见面,两人的境遇却已是天差地别。苏武身陷囹圄,须发皆白,衣衫褴褛,生活困苦;李陵既是单于贵婿,又是备受敬重的右校王,身份尊贵,衣食无忧。

而明知苏武誓死不愿投降,李陵来见苏武,却抱着劝降的目的。

“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经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和几个幼子,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何苦这样折磨自己呢?”

李陵边说,边将面前的酒满上,递给苏武。看着瘦骨嶙峋的苏武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愁思,李陵又说道:

“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扶皇帝的车架下殿阶,不小心撞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罪,自杀而死,最后只不过得了两百万的钱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领命去追捕逃犯,因为抓不到,害怕地服毒自杀。

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欲发狂,痛心自己的背叛!可是陛下如今年纪大了,常常变更法令,又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十几家,伴君犹如伴虎啊!”

李陵言之殷殷、情之切切,然而,苏武仍旧拒绝了李陵:“我苏武父子都是陛下栽培起来的,自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即使是遭受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为父而死一样,没什么可恨。”

李陵还欲再劝,苏武却直接打断了他:“单于一定要逼我投降的话,你也不用再多说了,我现在就可以死在你面前!”

看苏武如此坚持,李陵再无话可说,不觉泪沾衣襟,喟然长叹道:“我李陵和卫律罪能滔天啊!”最后放弃了劝降,告别苏武而去。



曾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面对命运的颠簸无常时,因为不同的选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就如同莎士比亚所说,在命运的颠沛中,更能看清一个人的气节。李陵与苏武,一个是将之奇才,一个是貌不惊人的汉使,李陵兵败而降,苏武却宁死不愿屈节。两相对比,李陵自是羞愧于见苏武的,劝降失败后,想要送些礼物给苏武,还要托他人代自己送去。

投降一事,虽有诸多无奈,终究成了李陵无法释然的挣扎与痛苦。

但还有一个人的悔恨,并不比李陵自己少半分,那就是刘彻。

很久之后,刘彻曾说过:“悔不该在李陵出兵前,就将接应李陵的旨意下达给路博德,让老将生出奸诈之心,最后让李陵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所以即使李陵在汉朝和匈奴正激烈斗争的时候投降了,刘彻也没有放弃最后一点希望,派遣了公孙敖去营救没有音讯的李陵。刘彻对李陵的期望和惜才,绝对远超一般关系的君臣。

但是公孙敖带来的“李陵为单于为兵”的消息,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压倒了刘彻最后的理智和希望,怒而诛杀李陵满门。随后不久,真相大白,刘彻才知错杀了人。

接二连三的失误,断了李陵回家的后路,也让刘彻失去了最寄予厚望的人才。



刘彻错不在没有同情和怜悯之心,错就错在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他,一次次被愤怒和冲动冲毁理智,冲毁正确的决断,对李陵如是,多年后对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亦如是。

如此看来,苏武虽然受尽苦难和折磨,却成了唯一能够无愧于心、不留遗憾的人。

因为他知道,一时一刻的选择,有时候,就是一辈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