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泰山封禅礼 汉武三十年

2018-10-30 09:03:04.0

《庄子》言:“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故而,能够在有限的人生里做出一番功绩,几乎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崇高的人生理想。泰山封禅,亦是每个帝王最崇高的理想。

祭天为封,祭地为禅,自古以来只有天降祥瑞或者太平盛世时,帝王才可以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史记》中记载,当年齐桓公称霸之后想要举行封禅典礼,管仲却劝阻了他,说:“古代泰山封禅的伏羲、神农、炎黄等人,他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齐桓公听过之后,想到自己在位期间,并没有那样的福气得见天降祥瑞,便只能作罢。而由此也可知,封禅一事在古人心中的庄严与神圣。

三皇五帝的神话时代之后,第一位有明确史籍记载、举办了泰山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作为第一位一统华夏的皇帝,秦始皇拥有足够的自信,即使没有祥瑞之兆,也有资格举办封禅典礼。



而继秦始皇之后,第二位举办了泰山封禅大典的皇帝,就是刘彻。

起初,是因为司马相如临终的一篇《封禅文》,让刘彻有了封禅的念头。即使司马相如本意是“劝百讽一”,但其文中大篇幅记叙了刘彻在位期间的祥瑞之事和政治功绩,刘彻看过之后,想不心动都难。

公元前116年,民间有人偶然挖出一只巨鼎并献给刘彻,刘彻用这个巨鼎祭祀时,竟看到鼎中升起一片黄云,而后还凭空出现一只狍子从旁经过,大臣们纷纷附议此乃详兆,方士公孙卿此后便进言:宝鼎出世即可通神,应当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之事,便正式提上了日程。刘彻命儒生们在古籍中确定封禅流程和礼仪,听闻古代帝王在封禅前都会收兵止武,还专门率领十八万士兵巡至朔方举行了阅兵,阅兵之后便在须如遣散了军队。

经过多年用心的准备,公元前110年,四月十九日,刘彻的封禅大典,正式开始。

刘彻先抵达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在那里祭祀地神,即为“禅”礼。在场的儒生头戴白鹿皮帽,腰间用丝带系了笏板,先举办了射牛典礼。而后在泰山下的东方设坛,杀白鹿、猪、白牦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带所产的三脊茅草编织成草席,用五色土作封土,在坛下埋玉牒书以向天神传达心意。

“禅”礼完毕后,刘彻独自带着霍去病十岁的儿子霍嬗登上泰山之巅,在泰山绝顶举办了“封”礼,然而山顶“封”礼的过程,全部对外保密。

第二日,刘彻与霍嬗下山,又在山下另一座肃然山上举行了第二次“禅”礼,封禅才全部完成。身穿黄色礼服的刘彻,在庄严音乐的全程伴奏下,亲自完成了所有行礼跪拜。

这场曾经让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没有参与而甚为遗憾的封禅礼,是自刘彻登基后,举办的规模最为盛大的祭祀典礼。

在那一天,全天下的黎民百姓,即使不能亲到现场去看,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位“君权神授”的皇帝,当时是怎样一种威严。

汉武三十年,刘彻一步步登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如同他和霍嬗一步步亲自登上泰山之巅一样!

回首少年天子初登基,新政遇挫而蛰伏,仿佛都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但是执政三十年,刘彻已经做了太多事情。

诏举贤良,纳贤才,广揽天下有识之士;兴太学,置明师,养儒士,推明儒学,鼓励兴办学校;推恩令,平叛乱,酎金夺爵,集权中央,夯实了统一的大汉江山!

不拘一格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驱逐匈奴,逼退强敌,北部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安定;平西南夷,南定两越,这些与中原渊源甚深的民族与汉融合,南部边境也实现了统一;而从长安到西域的那条商路上,大汉的威名随着使者和商队,远扬到了世界上更远的地方……

汉武三十年,刘彻从一个备受掣肘的少年皇帝,变成内修政治、外攘四夷的宏图大略的汉武大帝,汉朝亦从一个内忧未灭、外患不断的国家,变成了更统一、更强大、更具文化魅力的大汉帝国。

泰山封禅,刘彻实至名归!

只是,封禅之后,刘彻竟对天下说了这样一段话:“朕以渺小之身继承至尊之位,终日战战兢兢深恐不能胜任……欲从此自新,与所有士大夫一起从新做起!”

而后,刘彻下令赐给百姓每百户牛一头、酒十石,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赐布帛两匹。博县、奉高、蛇丘、历城四县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税。凡两年以前所犯过失,都不再治罪,大赦天下!

泰山封禅,是巅峰,更是新的开始。

泰山封禅前,从公元前113年开始,刘彻便开始频繁地巡游天下郡县,为的是亲自体察民情。

登临泰山时,刘彻唯独带了霍去病十岁的儿子霍嬗登顶,足见他对这个将星之后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而封禅结束后,就有人看到夜里有光从封禅的地方升起,第二日白天又看到有白云从土中生出,又是难得一见的祥瑞之兆!



刘彻做足了准备,也相信上天会给他更多时间和机会,让他在白驹过隙般的人生里,谱写更多碑刻记载不下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