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逝去的梦魇 远遁的匈奴

2018-10-09 13:26:04.0

若河南之战后,匈奴退居漠北,是诱杀汉军的战略性转移,那么漠北大决战之后,“漠南无王庭”则确实是因为匈奴再无力南下攻打汉朝,因而不得不远遁漠北,保存实力。

漠北之战的全面胜利,无疑是刘彻登基以来对匈奴发动的战争中,取得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姑且来分析看看,自公元前129年汉朝第一次主动深入大漠发动战争,到公元前119年漠北大决战,这整整十年,汉与匈奴之间,发生了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

这匈奴帝国,在中原陷于秦末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时期趁机崛起,彼时,匈奴的冒顿单于连续击败了匈奴曾经的威胁东胡和大月氏,并利用武力让周边多数小部族臣服于匈奴。

待刘邦建立汉朝时,已经掌控了汉朝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疆域,匈奴的单于坐守中间,汉朝东北部的匈奴势力负责牵制助攻,汉朝西北部河套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匈奴负责给单于提供源源不断的马匹和物资,在汉朝边界形成了一条绵延几千公里的战略线。

而刘彻登基后,有针对性地逐个击破,先后发动的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夺取了河套、河西走廊之地,已然将匈奴原先的战略线打破,匈奴单于仅有的依靠也只有荒寒的漠北和大汉东北部的左贤王。然漠北决战中,汉朝一举斩杀了匈奴九万多人,匈奴的左贤王部也被彻底歼灭,此时的伊稚斜,也只有荒凉寒冷的漠北之地有他的容身之地。

而失去这些疆域辽阔的土地,对匈奴的打击还不仅仅在于战略层面之上。

匈奴人之所以年年秋冬春之际南下侵袭汉朝边境,就是因为天寒地冻时戈壁和草原缺少食物和物资,被汉朝夺取了土壤肥沃的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也就意味着远遁漠北的匈奴人,在资源和食物上,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打击。

匈奴在长期的战争中,失去了大量的人口和马匹,此时后续的供给资源都被剥夺,匈奴人已经无力再南下主动发动侵袭。



那么,为何唯独刘彻登基后面对匈奴能够屡战屡胜呢?此前的汉朝缺了什么?

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国力。

战争是一座巨大的绞钱的机器,若没有文景二帝为刘彻积累的庞大的财富和国力,刘彻根本没有资本能够主动发动战争。

且即使是这样,到了战争后期,汉朝的国库都被挥霍一空,但依托于辽阔的疆域、资源的富足,以及刘彻高度中央集权后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比起匈奴来说,汉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除了国力,再者是军事上的强大。

还记得刘邦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吗?当时,匈奴四十万骑兵,分四个方向包围了刘邦,每十万都是统一颜色的马匹,这样强大的驯马能力和马上作战能力,让汉朝的皇帝铭记在心,此后几十年,一直着力于培养汉朝自己的战马和骑兵部队。刘彻发动漠北大决战时,派出的十四万匹战马,全部都是粟米喂养,比以草为食的战马更加强壮骁勇。

卫青与霍去病两位出色将领的横空出世,对于已经拥有了强大基础和后盾的刘彻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他们对匈奴发动的迂回作战、以战养战、软硬兼施等各种作战战略,以及敢于深入敌腹的无畏精神,在多次战役中起到了制胜的关键作用。



这十年间,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斩杀匈奴人十多万,将汉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河西走廊之地,漠北大决战之后,刘彻为了嘉奖他们舅甥二人的军功,特封他们为大司马,总管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代替了三公中的太尉一职,权势显赫,无人能比。

漠北决战后不久,匈奴的伊稚斜单于,不得不主动友好地再次向汉朝主动提起了和亲的请求。

虽然最终并没有就和亲之事达成共识,但汉与匈奴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



汉朝从西北到东北辽阔的边界线上,戍边的压力也得以降低,战争虽然时久且费力,但能够让百姓得以安居,刘彻孤注一掷的征伐,仍是有着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