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游侠郭解 为何非死不可?

2018-09-14 11:11:47.0

为了帮刘彻加强专制权力,主父偃算是将诸侯王的不满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诸侯王们即使对天子有再多不满,这怒火也只能由主父偃来替刘彻扛。难道犯了众怒的主父偃不怕死吗?

他也怕死,但关键就在于和窦婴一样,他们都不认为自己会死。况且相比于窦婴,主父偃可是皇帝跟前炙手可热的红人,不仅众臣推崇,刘彻也算是言听计从,况且他所做的也是维护皇权,他不信刘彻会不维护他。

推恩令的施行降低了诸侯王坐大反叛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诸侯王就不能借力于民间。自古诸侯王与一方豪强的联合屡见不鲜,这些劣绅和地头蛇一旦联合起来,横行一方,本身的势力已是不亚于一方诸侯,若再与诸侯联手,便会形成控制地方政治甚至威胁中央的存在。

因此主父偃再一次进言刘彻:“那些豪强富人、祸害百姓民生的人,臣认为都可以将他们迁徙到茂陵。对内,那些豪强富人的资源可以充实京城;对外,他们离开了原籍,便不能再与诸侯们谋划什么,那时的天下必然安定祥和……”

这茂陵是个什么地方呢?它是刘彻为自己建的陵墓。自刘邦起,汉朝的皇帝们便有一个传统,那就是要在陵园旁划地,徙民于此,建立城邑,以奉山园。

主父偃进言后不久,刘彻便命人拟定了迁徙人员的名单。然而,在这次万人大迁徙中,有一个名叫郭解的人,最终竟被刘彻诛了全族。

他是富商吗?不是。是豪强吗?也不是。那这个名叫郭解的人为何不仅被列入迁徙名单,甚至还惨遭灭门?



只是因为郭解“游侠”的这个身份。不过郭解这个游侠可并非像当年落魄的韩信一般,郭解作为游侠确实是扶危济困,并无逾越之举。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常常被人请去调解是非,很多事只要他一句话即可。

如此既有自保之力又能造福乡里的侠士,人们大多是崇拜且向往的,当时的统治者们为了拉拢侠客、扩大势力,也有过千金求取人才的美谈。况且,高祖刘邦能建立大汉朝,亦离不开侠士们的协助。

除了郭解的威望和势力,还有一点令刘彻起了忌惮之心。

因为当车骑将军卫青在迁徙的名单上看到了郭解的名字之后,向刘彻求情:“郭解家贫,并不符合迁移的标准……”

刘彻却是一声冷笑:“将军能为他一介草民求情,可见他家并不贫穷啊!”非但要迁徙,就算治郭解的罪也是不为过的。

而对于这件事,郭解倒是看得开,自己又不曾做下欺君罔上的勾当,既然要我走,走便是了。

然而,这一次却是郭解的名望坏了事。郭解虽不在意迁徙一事,但他手下的小兄弟们怎么会甘心呢?这一来二去更是闹出了几条人命。

这还了得?刘彻还没调查,郭解这边倒是先闹出了乱子。在天子脚下杀人,确是太猖狂了些,莫不是要挑战天子权威?尽管这一切都不是郭解授意,甚至不知情,但都是因你郭解而起。

刘彻终于下令,捉拿郭解,彻查此人。

可即使是行侠仗义、除强扶弱,作为游侠,手上怎么会没有几条人命呢?况且迁徙是天子的命令,郭解的势力团竟公然抗命甚至杀人示威,这不是公然挑衅天子的权威又是什么?最终,刘彻下令,诛灭郭解全族。



侠之一字,左边是一个“人”字,表示一个人的行为,而右边是一个“夹”字,是一个大的人带着两个小的人。其本意,应该是有能力的人去帮助弱小的人。但郭解行侠仗义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竟也成了屠宰无辜之人的武器!

郭解的死,必然是冤的。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对于那些死去的无辜之人,郭解亦是责无旁贷。

可为什么一定要诛全族呢?其实,对于郭解是否含冤而死,朝廷并不在意。不是因为他是小人物,而是朝廷要打压的说是劣绅恶霸,但事实上执行的标准却是“家产三百万”,不分好坏善恶。哪怕像郭解一般连“三百万”的要求都达不到的也治了罪。

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只要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力量,无论是财力还是武力,无论行善或是作恶,都不允许存在。即便他们没有叛乱之心。对于文人,尚有儒术加以引导,而对于侠士,除了严酷镇压,却是别无他法。



“推恩令”与“迁徙说”,算是将诸侯谋求“发展”的前后两条路彻底堵死了,诸侯王们对于权倾一时的主父偃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这时候的主父偃,应该最忌讳被他人抓到把柄,一旦被人寻到由头,他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奈何,此时的主父偃却依旧不知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