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系列:筑坝蓄水 水淹楚军

2018-07-12 15:19:18.0


相传,龙且与项羽算是情同兄弟的发小,尽管这一点还没有被佐证,但龙且在项羽心中的地位绝对是无可替代的。

在楚汉僵持的关键时候,抽调二十万兵力给龙且绝不是下个军令那么简单,若不是对龙且有足够的信心,项羽也绝不敢在这时下这样的决定,让自己身处险境。

已是入了冬的十一月,难免总让人感受到一丝肃杀之气,然而龙且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压力,大败英布的他,依旧自信满满,在他看来,韩信并不是敌人,而是他军事生涯中又一枚闪耀的军功章。

然而兵圣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龙且的谋士看来,如果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得胜利则最好不过,于是便向龙且谏言道:“将军,我们不如高筑壁垒暂避不战,请齐王联络其他失陷的城邑,只要策反了齐地的城池,到时汉军必定是四面楚歌,一旦汉军失去了粮草供给,必败无疑!”

对于这个看似如此完美的方案,龙且却不以为然:没打就赢了多没意思?!更不能建立功绩,岂不是白跑一趟?

决意手下见真章的龙且,终究还是选择前往潍水西岸布阵对抗韩信。


就在龙且带兵北上与齐王会师之时,韩信早已命人连夜在潍水河畔设下了一份大礼,坐等龙且来收,这份大礼叫做:囊沙决水。

在龙且到达潍水东岸的前一夜,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在了河道的上游,使得潍水一时断流。

翌日清晨,得到楚军已在河对岸列兵布阵的消息后,韩信一声令下带领着汉军渡过已经断流的潍水,主动对楚军发起了进攻。见汉军来袭,龙且眼神一亮,冷笑一声:来得正好,正等你们呢!

凭借着在兵力上的优势,齐楚联军不出意外地占据了上风,逼得韩信向潍水方向逐步退败。见韩信有了退意,龙且大喜,命人乘胜追击,跨过潍水,攻占汉军大营。兴致昂扬的龙且索性身先士卒,尾随退却的汉军渡过了潍水。而正当龙且身后的大半联军主力行至潍水河中心时,众人忽然听得从潍水上游传来了巨大的水声,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河道中的齐楚联军眨眼之间便被积蓄了一整夜的大水冲了个人仰马翻……

惊涛拍岸,呼声四起,大水席卷着一批批士卒顺着河道急流而去,龙且彻底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是目瞪口呆。

就在此时,佯装撤退的汉军又重新杀了回来,将顺利渡河的龙且等人死死地围困在了潍水东岸。前有敌军,后无援兵,混乱不堪的联军已然没有了丝毫反抗和挣扎的余地……


仿佛战斗还没开始,潍水之战便以主帅被杀、副将被俘渐渐落下了帷幕,整个过程真是神乎其技!

龙且死,齐国败,齐地最终还是落在了韩信手中,楚汉相持的天平已然偏向了刘邦一方。对于楚军此次的兵败,历史上多将其归咎于龙且没有听从谋士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疾攻,有贪功冒进之嫌。

作为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老大如此勇武,自己也不能落后,要说龙且不图军功那绝对是不现实的。毕竟当初追随项羽灭秦的功臣们都成为了一方诸侯,等自己功劳足够了是不是也可以请求项羽封个诸侯王来当当?如此建功立业也算是情理之中,但这难道就是龙且作此决断的主要原因吗?并不见得。

我们之前说过,荥阳战场上的楚汉两军还在对峙,项羽为什么宁可主战场吃紧也要分出兵力给龙且呢?为的就是尽快争取到齐国,给汉军施压从而打破僵局。那么,此时是让项羽在荥阳坐等龙且建造壁垒、一步步策反齐国的时候吗?况且二十万楚军,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拖延时间最后的结果就是粮草吃紧,多耽误一天,楚军的压力就大一分。


由此看来,疾攻才是唯一妥善的决策。而此前龙且说:“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此处的“功”更多的是指“拿下齐国”而非个人的军功了,只有攻下齐国,项羽才能在荥阳战场上获得主动权。

既然疾攻的战略并无不妥,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楚军的溃败呢?

两个字:轻敌。

如今的韩信,早已不是初到刘邦帐下的那个无名之辈。从暗度陈仓到背水列阵再到拔旗易帜……韩信已经有了足够耀眼的履历,而龙且却过于相信自己的作战之“猛”,忽略了韩信的用兵之“诡”。

而今,龙且终于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韩信,奈何却是自己亲手成就了他神乎其技的用兵之法,着实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