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77:李牧连却强秦

2017-12-11 11:35:36.0

接演前文。韩非在秦国的时候,虽说一直没有在秦国为官,但是也是尽心竭力地回答嬴政的问题,是以嬴政也一直非常尊重韩非,从来没有打过韩国的主意。然而现在韩非死了,那韩国对秦国来说也再没有什么忌惮了。

 

公元前231年,在尉缭的间谍攻势下,成功策反了韩国南阳守将腾,并封其为内史,史称内史腾。次年,秦国以内史腾为将,发兵进攻韩国。

 

嬴政之所以不用王翦等人,而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降将内史腾,他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首先,这内史腾是熟悉韩国的情况;其次内史腾当时那也是韩国为数不多的能臣之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也是因为内史腾在韩国是有极高的威望的,以韩制韩,至少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果然,一切恰如嬴政所料的那样,内史腾是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攻克了新郑,俘虏了在位九年的韩王韩安。至此,韩国成为战国七雄当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韩国的灭亡,表面上看是秦强韩弱,军事力量悬殊,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天下的大一统是大势所趋。

 

战国的乱局源自春秋,但其战乱的规模和损害的程度又大大的胜过于春秋。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这一场大战下来,死者的丧葬费和伤者的医药费,再加上车马武器的损失,是“十年之田不偿也”。这自打三家分晋的两百多年以来,这样的大战可谓是连年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下的百姓对于战争结束的愿望是越来越强烈,发自内心的希望可以天下统一。

 

说白了,老百姓是要过几天安生日子,如果说民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关键,那么秦国凭借着先进的政治制度、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外交手段,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天下百姓心目当中统一天下的最佳人选。

 

战争的车轮一旦开动就很难停下。这韩国灭亡之后,攻取赵国又被提到了日程上。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兵兵分两路来攻伐赵国,一路向南推进,进攻平阳城,从南面威胁赵国的首都邯郸;而一路呢,是从北面向太原推进,经过太行山进攻番(pó)吾要地。

 

秦军是来势汹汹,而赵王迁却并不慌乱,因为他有李牧这张王牌。宜安之战中,就是这位横空出世的军事天才为赵国建下了奇功。但是,赵王迁也是有所顾虑。因为这一年,赵国的代地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根据《史记》的记载:“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坏,地拆东西百三十步”,您可以想象这造成的破坏是有多大。

 

这赵国啊,还真是祸不单行。就在第二年,赵国又发生了大干旱,庄稼是颗粒无收,以至于国内人心惶惶。鉴于这种情况,赵王迁要求李牧是尽快地实行有效的反击,争取首战告捷。

 

而李牧呢,也是不负众望,虽说李牧是以防守战术闻名,但是在进攻的手段上那也是毫不含糊的。他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先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去攻打南面之敌。

 

大战开始后,李牧是临阵不惊,指挥若定,先给北面的秦军以沉重的打击,把秦军一路打出了赵国的边境,而后立即回师南下,是锐不可当。在漳河、上党等地把秦军打得是四散奔逃。就这样,秦军进攻赵国的计划又一次被李牧扼杀了。

 

战败的消息传回了秦国,嬴政是勃然大怒:好一个李牧哇!难道我堂堂大秦就没有人能与之抗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