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演前文。郑国主持修建的这条水渠工程宏伟,规模浩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的壮举。他引富含矿物质的泾河泥水灌溉土地,将原本盐碱之地变为肥美良田,使得关中地区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根据《史记》的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名曰‘郑国渠’”。
郑国渠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彻底完工。这郑国渠修好之后,秦国的综合实力是大大提升。而郑国最终也没有被斩首,反而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尽管如此,郑国的这件事情依然在秦国的朝堂之上是引起了轩然大波。秦国宗室的诸位大臣啊,那是纷纷上书:“但凡外国人到秦国来谋求官职的,那大多都是诸侯派来的间谍,我们应该把他们统统驱逐出境!”
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一直是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那无论是出身或者是国籍,统统地录用。这种做法无疑极大地触动了秦国贵族阶层的利益。特别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旧贵族不再享有任何的特权。那反观六国之士,却能屡屡因为军功在秦国进入到高层,这一切都使得秦国的旧贵族是积怨颇深。
尤其是在吕不韦当权之后,这种不满几乎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外国的商贩,竟然掌管了国家的命脉,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更让天下人耻笑!
为了安抚这些秦国遗老的情绪,嬴政还是被迫下了一道逐客令,命令这些外籍所有的官员限时离开秦国。
而在这些被驱逐人的名单当中,就有后来的秦国宰相李斯。
关于李斯的故事,我们在《百家争鸣》篇当中曾经讲过。这李斯呢,原本是楚国的上蔡人,年少的时候,在上蔡担任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吏。这据说呀,李斯在担任这个小吏的时候,有一次上厕所,看到了老鼠在厕所里偷食,一见到有人来,那老鼠便仓皇逃跑。
这过了没多久,他又在国库的粮仓里看到了老鼠,这些老鼠啊,是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粮食,长得是肥肥胖胖,见人来了,也不躲。这两相比较之下,李斯十分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所谓人的贤能或者是不肖,其实和老鼠是差不多,就看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
李斯的这句话,似乎呢,听上去有些道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拼搏奋斗的人,然而因为处境和环境的不同,有的人呢,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奋斗到别人起点的地方。
虽然“仓鼠论”在中国思想史认识论的发展而言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但它毕竟不是与人向善的,是教人向恶的。曾经的中国,贪腐之风是大行其道,就是因为那些贪官都信奉所谓的“仓鼠哲学”,而忘记了为人民谋福祉的本义。说到底,无论是在厕所里的“厕鼠”,还是在粮仓的“仓鼠”,其实都是一些势利、贪婪、寄生之辈,这才是“仓鼠”的真质本性。
而这位李斯,早在任职仓库小吏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他要做一只享尽荣华富贵的仓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