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28:攻城为下 攻人为上

2017-10-23 10:00:41.0

接演前文。秦国宣太后重病死后,以她为核心的势力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穰候、华阳君、高陵君和泾阳君也相继被罢官并赶出了咸阳。至此,秦国的指挥权彻底交到了秦昭王的手上。这一年是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也已然是一个年逾六十花甲的老者。

 

当然,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志在天下的君王来说,年龄,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君临天下的秦昭王,在范雎的辅佐之下,再一次地把他的战略眼光投向了东方。

 

由于长期遭受到秦国的侵略,此时的魏国和秦国已经几乎没有接壤的土地了,加上被赵国、韩国瓜分掉一部分之后,这魏国几乎完全被韩国挡在了后面。这如此一来,韩国就是首当其冲成为秦国东进的第一道关卡。

 

公元前265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少曲和高平。这两个地方在太行山脉的西南部,是从韩国的上党郡通向都城新郑的必经之路。这也正是范雎给秦昭王提出的战略,截断上党和新郑之间的联系,从而夺取上党,削弱韩国。

 

公元前264年,秦军在大将白起的率领之下是发兵韩国,并且夺取了韩国的陉(xíng)城。而当时的韩国韩僖王刚刚辞世不久,即位的是他的儿子韩桓惠王。当时韩国的相国是张平,而张平又是极力主张抗秦的强硬派,当然,张平也因此成为了秦昭王眼中钉肉中刺。

 

在白起围攻陉城的时候,范雎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军事思想,这过去呀,秦国攻伐诸侯,过于注重“攻地”,而轻视了“攻人”,所以诸侯们总能保持相应的战斗力。为了解决这核心的问题,范雎提出了“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的战略思想。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攻城为下,杀敌为上。

 

范雎提出的战略和白起的作战风格是不谋而合,这白起运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陉城一战,白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包括陉城在内的九座城池,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闪电战。

 

由于秦国对韩、魏的军事压力是越来越大,公元前264年,魏国主动派使者前往咸阳,请求割地求和。而派来的这位使者不是别人,正是范雎之前的主人、魏国的大夫须贾。

 

话说这须贾来到咸阳十天有余,但是并没有受到秦昭王的接见,他只好每天待在宾馆里是日日发愁,这须贾可谓是度日如年。一日,须贾正在房间里发愁,他的随从前来报告:“大人,有一位您的故人,前来求见。”

 

这须贾闻听当下心想,我在秦国没什么朋友啊,这来的是什么人呢?哎,管他呢,还是见了再说。“既然有故人前来拜访,那赶紧请进来吧。”

 

而当这位故人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须贾顿时蒙了。只见这来人是神色憔悴,穿的是破衣烂衫,其状甚为的困窘。一番仔细打量他发现,这不是当年我诬陷的范雎吗?

 

须贾定了定神,想了半晌开口说道:“这不是范叔吗?嘶,你怎么在这呢?”

 

说的这,咱们要说明一下,范雎的字是叔,所以须贾称他为范叔,可不是我们现代辈分上的叔叔。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直呼其名是非常失礼和缺乏教养的行为。一般的情况下,要称呼对方的“字”或是“号”亦或是功名官爵。

 

再说须贾和范雎,这须贾认出了眼前人便是范雎。而范雎依旧像以往一样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大人,正是小人啊。当年侥幸逃得性命,来到此地。得知大人前来,特来拜访。”

 

而须贾则是很不自然地回答道:“呃,范叔吉人自有天相,当年一别,甚为挂念啊!不知范叔在秦国谋得一官半职啊?”

 

听到须贾的问话,范雎只是淡淡一笑地说道:“大人,您说笑了,哪敢奢望什么官职,能有物果腹已是大吉了,不过,蒙我家主人可怜,平素有些活计得以栖身之所罢了。”

 

虽说这须贾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人,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良心彻底坏掉的人。看到眼前的范雎是如此的可怜,这天气渐冷,身上的衣物又如此的单薄,于是顿生了怜悯之心,他赶忙命自己的随从拿来了一件大衣给范雎披上:“范叔,我来此是想拜会秦国国相张禄,不知范叔府上的主人可曾有相识啊?”

 

范雎则说道:“张禄?好似我家主人曾经提到过,想必应该有所交际吧。不如这样吧,明日我帮你引荐到我家主人,您问一问就知道了。”

 

这第二天,范雎带着须贾来到一处府邸。范雎让须贾在外等者,他进去通报。

 

而须贾呢,在门外等了半天,却没有见到范雎出来,于是便问身旁的看门人:“我说这位小哥呀,刚才进去的范先生怎么还没有出来呢?”

 

“范先生?什么范先生,没听过。刚才进去的,那是我们相国大人。”

 

须贾闻听此言,那差点没倒在地上。什么张禄,什么应侯,原来秦国的相国,就是自己当年诬陷的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