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55:魏国四次称王 地位不升反降

2017-08-11 13:25:42.0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公孙衍与齐将田朌联合攻赵,引起了张仪的注意。张仪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并非是“大丈夫建功立业”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

这一方面是对苏秦建立的六国合纵联盟的否定,而另一方面却又建立了新的合纵同盟,也就是惠施当年提出的“联合齐、楚,共抗强秦”。魏、齐、楚三国形成合纵之势,将比苏秦所之前提到的六国合纵更具有实战意义。魏国很有可能借势而起,摆脱强秦的控制,那么这个局面一定是秦惠王和张仪都不想看到的。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魏惠王已将自己的儿子魏嗣送往了齐国做人质,同时,又将另外一个儿子魏高送到了楚国做人质。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公孙衍已经准备好了,要下一盘新的“合纵”棋局。

这但凡能载入史册的人物,都必有过人之常处,建非凡人之功业。公元前324年,张仪亲率大军东出函谷关,再度攻进了魏国,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陕地,同时又命人在上郡修筑城池,以巩固上郡的防守。

紧接着,张仪又约见了齐国相国田婴,和楚国的令尹昭阳,在齧(niè)桑这个地方举行了一场三方会谈。这会谈的主题是堂而皇之的“维护世界和平”,在会议期间,大会的议程主席张仪发表了讲话:“我听说最近你们跟魏国走得挺近?是不是有点不把我们秦国放在眼里了?那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你们的后果是很严重滴!”

明摆着,张仪这是变着法的向齐楚两国施加压力。应该说张仪的这次“高峰论坛”开得非常成功。

就在论坛结束的第二年,公孙衍召集了魏国、赵国、韩国、燕国以及中山国等五国的君主,发起了“五国相王”的运动,这运动的目的就是让这五个国家,互相承认王爵,并结成战略同盟。继苏秦的六国合纵之后,公孙衍的五国合纵联盟正式成立了。

说到这里,您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合纵联盟少了两个最关键的国家,也就是之前魏国一直尽力去讨好的齐国和楚国。那不用说,这肯定和张仪举办的三方会谈有关系。这齐楚两国没有参加这“五国相王”运动,就相当于是搭了戏台子,结果主角没来,那全是配角在唱戏。

为了大家面子上都算过得去,齐威王和楚怀王各自找了一个不太恰当的理由。这齐威王的理由很简单,中山国是一个蛮夷小国,你让我齐国承认它为王,那这不是痴人说梦吗?而楚怀王给出的理由是,这楚国几百年前就已经跟周王室“相王”了,如今还需要你们这些小国来承认吗?

其实,楚怀王这么说那并非是故作清高,而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因为当时魏国公子魏高就在楚国做人质,而魏国的世子魏嗣在齐国做人质,这相比之下,那肯定是世子更加值钱了。基于这一层的考虑,楚怀王又说了:“要让我楚国加入这合纵联盟,倒不是不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另立魏高为世子。”

面对楚国如此无理的请求,魏惠王当然不会答应。楚怀王也不废话,既然给你面子你不要,那咱们就战场上见。随即命令将军昭阳率领大军进攻魏国,并且大败魏军于襄陵,一举之下竟夺了八座城池。

没错,魏国再一次被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不仅是颜面扫地,更是让自己活得相当的憋屈。这老天爷好像是有意戏弄这个魏惠王,他每一次称王,换来的都是魏国的地位不升反降。第一次逢泽之会,魏惠王自封为王,引来了中原各国的不满;第二次徐州相王,也是他主动向齐威王是摇尾乞怜;这第三次称王,更是让自己成为了秦惠王的马夫;这最后一次相王,那更是窝囊,齐楚两国不来不说,楚国还派兵把自己的八座城池给抢了去。

此时的魏国,已经是江河日下,回天乏术了。那么接下来,魏国是继续的每况日下,还是可以否极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