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韩国的韩非子,见到了久违的朋友和家人,感觉十分地亲切。
数年外国学习的经历,让他开拓了视野,意识到自己以前对国家和社会的见解还是不够深刻,为了能真正接触到最底层的人民,韩非子带上了干粮,开始在乡村之间的考察。他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亲身体会普通百姓的生活疾苦。
一次,韩非子路过上党的一个山村,看见村旁有一道深若千丈的山涧。这山涧与村子离得这么近,韩非子甚是担心村里人是否会掉下去,于是就问一位居住在这山涧附近的村民:“呃…我向您请教,这条山涧如此危险,离村子又这么近,那村里是不是经常有人掉下去呢?”
村民则回答道:“没有,绝对没有过。”
韩非子又问道:“那…像小孩子,或者是患眼疾耳疾的人,有没有掉下去过呢?”
村民还是回答说:“没有。”
“那牛、马、狗、猪,这些牲畜有没有掉下去过呢?”
村民想了想说:“呃…好像也没有过。 ”
韩非子听后觉得非常地奇怪,不由得感叹道:“我终于明白了!治理人民的道理…要想让人民安分守法,就要把法律制定得像悬崖峭壁一样地险峻,这样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因为犯法就像掉下山涧一样必死无疑,所以就没有人胆敢去触犯律法了。没人敢于犯法,这治理国家自然就好办了。”
一次,韩非子在路上走着,忽然见远处路旁有许多衣履阑珊的百姓。这些人看见韩非子,就上来乞讨。韩非子见状后心生不忍,于是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了他们,并且开口问道:“乡亲们,你们是哪儿的人啊?为什么不在家中耕田,而出来乞讨呢?”
那些人告诉韩非子,他们从宜阳来,因为饥荒而逃到了这里。韩非子听了以后甚为惊讶,因为宜阳是韩国一座比较大的城市,向来是以富庶闻名,这不应该出如此多的难民啊!
经过仔细地询问后,韩非子渐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宜阳城以前确实是非常富庶的大城市,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已经是败落不堪了。究其原因,竟然是人口过剩!
古代人结婚成家要比我们今天人早得很多,一般的情况下,男孩子为弱冠之礼,女孩子为及笄之礼,那么过了弱冠及笄就到了成家的时候了。当时的宜阳城方圆不过四五公里,可城里面竟然住了十余万的居民,可见人口是多么地拥挤了。
这人口一多,物资自然就匮乏了。物资匮乏,就会出现有人沦为盗贼,争夺粮食和钱财。这无论官府怎样地镇压,结果仍然是无法制止混乱的发生。再加上这几年秦国军队屡屡来犯,年景收成又不好,于是发生了饥荒。看着眼前这些离乡背井的百姓,韩非子的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
后来,在韩非子的书中,他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的数量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观点,把社会现象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思考问题,这一思想在当时那绝对是超前的。
韩非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我们国家早前所实行的计划生育,就是为了避免人口过多而导致社会失衡,而韩非子竟然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其目光之远见着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