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口不能言的韩非子

2017-05-27 09:26:10.0


关于商鞅的故事我们暂告一段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荀子的另外两位高徒,他们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和李斯。

公元前280年,韩非子出生在韩国的一个王室贵族家庭。当然这里所说的韩国并不是我们现在的邻邦韩国,而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韩国,它大概的位置在今天我国的河南省中部和山西省的东南部一带。

韩非子以自己国家的名称为姓,这是韩国王室子弟才能享有的特权。在《史记》中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意思就是说,韩非子是韩国王室诸多王子贵族当中的一个。按照现在历史学家的考证,他很有可能是韩厘王或者是韩桓惠王的儿子。

韩非子的幼年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出身在王室,不但衣食无忧,身边还有大批的卫兵保护,这为韩非子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不幸的是,虽然韩非子贵为世子,但他没有一个普通家庭孩子的快乐。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王室子弟为了争夺继承王位的机会,往往会互相争斗残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其中之险恶我想自不必细说了。

韩非子自幼聪慧过人,但他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口吃,就是我们俗称的结巴。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什么太大的毛病,但是对有口吃的人来说,这种感觉却是非常痛苦的。尤其在韩非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几乎是一个思想者和从政者必备的要求。

我们之前说的那些大思想家,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等等,这些古圣先贤个个都是出口成章舌战群儒的雄辩之才。

可以想象,对于满怀抱负的韩非子来说,口吃不仅让他成为了兄弟之间的笑柄,甚至连王公大臣对他也多有鄙夷之色,真可以说是姥姥不疼,那舅舅自然也是不爱了。年幼的韩非子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做一个振国兴邦的贤臣,还是做一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对韩非子来说,这只能是一个奢望了。我们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也确实没有看到过他曾经担任过任何官职的记录。

在韩非子十几岁的时候,秦国由于商鞅变法,国力愈发的强大,开始展露出称霸天下的格局。为了实现吞并他国的目的,秦国制定了一个叫做“远交近攻”的策略。那就是与远一些的国家建立邦交关系,而集中力量消灭邻近的国家。这样一来,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就成为首当其冲的炮灰了。

在那个时候,儒家和墨家是社会上最流行的学派。由于门徒众多,很多人都在各个国家的朝廷当中做官,因此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影响是最大的,被称为当时的“显学”。韩非子一开始也学习过儒墨两家的著作,发现儒家和墨家虽然有分歧,但在反对战争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韩国所面临的危机恰恰就是战争。

秦国的称霸野心是不可遏止的,无论韩国是否愿意,这战争总是要来的。韩非子知道,儒墨两家的思想并不适合韩国的现状。韩国的处境宛若是病入膏肓的病人,它需要的不是补品,而是一剂起死回生的猛药!

既然儒墨两家的思想行不通,韩非子便转而去研究兵家的著作,希望可以找到战胜强敌的方法。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韩非子并非是个一个战争狂人,他知道,战争只是手段、方法,强国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兵家的著作当中有不少强兵的办法,但是强国的策略却很少。对弱小的韩国而言,就算能侥幸打赢一两场战争那又能怎么样呢?国家长久虚弱,最终还是难逃灭顶之灾!

找不到强国之策的韩非子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他决定离开韩国,前往齐国,到当时最负盛名的稷下学宫去寻求治国之道。也就是在这,韩非子遇到了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导师,他就是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