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生生不息的圣贤之火

2017-05-16 09:27:41.0

在今天山东邹平,有一所名为“中庸”的书院,又叫子思书院,孟子就是在这儿讲课授业的。中庸书院坐落在因利渠畔,背依山阜,风景秀丽,正是孟子当年上学的地方。选择在这里办学,也说明了孟子的故乡情结,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回到自己的故国之后,就在这子思书院里,孟子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古书的编辑上,行而不知所之,食而不知其味。花费了几年的心血,终于将《诗经》和《尚书》修订完毕。在这期间,孟子几乎没有好好睡过一个晚上,他在和时间赛跑,生怕慢一步,就完不成自己的心愿了。现在书写成了,身体也最终撑不住了。

孟子病倒了。躺在床上,已是耄耋之年的孟子,望着给他送饭喂药的学生,心里是满存感慨。万章是他最早的学生,一直追随他,如今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中庸书院里,却仍然不断有年轻的学生慕名而来。

想到这里,孟子突然觉得很满足。就像很久之前他所说的那样:“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ó)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的父亲早早去世,母亲也已不在人世,人生的第一乐与他已然无缘。而在周游列国这些年,孟子为天下百姓奔波,不辞辛苦,到了一辈子快要过去的时候,他终于敢说自己无愧于天地。如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愿望也已实现,君子之乐已得其二,孟子这一生也算是圆满了。

然而孟子还是觉得有些遗憾,当他的学生万章给老师送药的时候,见自己的老师靠在床头,呆呆地看着窗外,见此情形,万章开口向老师问道:“夫子,是…是这药不管用吗?”

孟子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说道:“哎…我没有尽到责任啊!”

万章奇怪地问道:“夫子,您…您有什么责任?”

孟子说道:“我背井离乡三十几年,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将孔子之道告诉天下人,只期待有一个君主能够听从,实行‘仁政’,那么天下百姓就有救了。可惜啊,我终于还是没能实现这个理想!”

万章赶忙劝老师说道:“夫子,您已经尽力了,天下动乱,诸侯们不愿接受您的主张,那…这也没办法的事儿啊。”

孟子的脸色有些凝重,他似乎是对万章说,又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道:“从尧舜到商汤,历经了五百多年,禹和皋陶见过尧舜,而商汤则是听人说才知道尧舜的;从商汤到周文王,又经历了五百多年,伊尹和莱朱见过商汤,而周文王是听人说才知道商汤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经历了五百多年,姜太公和散宜生见过周文王,而孔子是听人说才知道周文王的;这些人虽然相隔五百年之久,但圣贤的火种却从来没有熄灭过。然而从孔子到今天,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我们离圣人的时代这么近,离圣人的家乡这么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可是我已经见不到圣贤的火种了,如果现在没有继承人,那圣人的思想就真的要消失了!”

公元前289年冬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窗外呼啸的寒风与飞雪中,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四岁。这位坚持“人性本善”的智者,这位喊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士,这位一辈子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圣贤,离开了。

让我们记住他老人家留下来的那些名言警句吧:

不以规矩,无以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