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苛政乃率兽食人也

2017-05-15 11:59:01.0

上回我们说到孟子来到了魏国,与梁惠王一番交谈之后,梁惠王觉得孟子说的有些道理,对他的思想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过多久,梁惠王又接见了孟子,并发问道:“我对国事,真算得上是尽心竭力了。我观察邻国的君主,几乎没有像我一样如此用心的。可是,为什么我魏国的百姓也不见增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我就拿战争来打个比方。战鼓刚刚响起,两军相接之时,就有士兵丢盔弃甲地跑了。有的士兵跑了五十步停了下来,而有的士兵却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于是那些跑了五十步的便开始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大王您觉得这是不是很可笑呢?”

梁惠王答话道:“嗯,的确很可笑。那些跑了五十步的也是逃跑,有什么资格笑那跑一百步的呢。”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邻国的百姓来投奔您了。”

虽然两次与孟子的谈话都是在批评自己,但是梁惠王却渐渐地把孟子的话听进去了。其实孟子并不是不懂现实,他只是不屑去博取个人的名利罢了。孟子一心想找一个能够实行王道的君主,从而使天下出现尧舜时代的和平安定。

梁惠王逐渐被孟子这种崇高的品行和执著所打动,再一次召见孟子的时候,梁惠王一改先前傲慢的态度,恭恭敬敬地说道:“我愿聆听先生的教诲啊。”

孟子说道:“农忙时节不征兵,保证农民耕种不违时令,收获的粮食就足够百姓的温饱了。”

然而现在的魏国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孟子痛心疾首地接着说道:“富贵人家随意地拿粮食来喂狗,路边却经常见到饿死的人哪。”孟子所表述的,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听到孟子发问,梁惠王赶忙解释道:“呃,这也许是因为今年收成不太好的缘故吧。”

孟子接着问道:“那用棍棒打死人和用刀杀人,有什么区别吗?”

梁惠王想了想回答道:“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大王,您既然承认用棍棒杀人和用刀杀人没有区别,那么用刀杀人和用苛政杀人,又有区别吗?”

现在您的厨房里有吃不完的肉,马厩里的马个个是膘肥体壮。百姓却是面黄肌瘦,路上还经常能看到饿死的人,这也能怪是收成不好吗?这就是君王领着野兽在吃人!”

孟子一番慷慨激昂的话,直说得梁惠王低下头来惭愧不已。

接着,孟子又对梁惠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第一,要减轻赋税,减轻徭役,不使百姓耽误农时,这样收成一定不会太差,数口之家就可以生存下来了。

第二,孟子还难能可贵地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他提出,不用细密的网捞河里的鱼虾,鱼虾就会取之不尽;伐木也要遵循一定的周期,不能乱砍滥伐,这样木材就能够用之不竭。

第三,孟子提出了办学的理念,使社会上人人都能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君王,使大家有榜样可以去学,如此天下的百姓慢慢地都能归附于心了。

孟子在魏国居住的日子里,梁惠王经常和他讨论治国的方略,假若照这样势态发展下去,孟子不但能做上一个高官,而且他所推行的“仁政”主张也会被梁惠王所采纳接受,如此一来孟子的理想也就成为了现实。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梁惠王突然病倒了,并且没过多久竟然去世了。

就在梁惠王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梁襄王即位了。孟子朝见了梁襄王之后,非常失望地对学生们说道:“唉,这个梁襄王,远看不像个君主的样子,近看更没有为人的尊严,这为君之道恐长久矣。”

公元前319年,孟子离开了魏国,再一次踏上推行“仁政”之路。

离开魏国的孟子,能否实现他的“仁政”理想呢?我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