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的使者马不停蹄,终于追上了孔子。使者将蘧伯玉大夫的信递给了孔子,并说明了来意,请求孔子回到卫国,还说卫灵公准备亲自前来迎接。孔子被打动了,于是让众弟子掉转车头,跟随使者回到了卫国。
一行人刚刚抵达卫国都城的城门口,卫灵公和蘧伯玉大夫等人那早已在城门口迎接。众人一番寒暄之后,卫灵公说道:“夫子莫怪,夫子莫怪呀!都是我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才让夫子受委屈了,还望夫子留在我卫国,为我卫国出力呀。”
其实刚才卫灵公说的这番话那其中有一半是因为他的夫人南子的原因。卫灵公并不想把孔子重新请回来,而是由于南子在耳畔多次地央求,并说孔子乃当世的大贤,对卫国必然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于是,卫灵公听从了夫人南子的意见,这才把孔子请了回来。话说这位南子那是聪明好学,一直对孔子是十分地敬仰,那次错失拜访孔子的机会,一直非常地惋惜,所以这次,让卫灵公无论如何都要把孔子留下。这也才有了之前卫灵公的那番话。
听到卫灵公如此地客气,孔子连忙回礼道:“丘得国君厚爱,一定竭尽所能。”
于是,一行人在蘧伯玉的家中又住了下来。
话说有一天大早,孔子收到了一封宫廷来的信笺,笺中说,国君夫人南子有学术问题想要请教孔子,请孔子马上入宫觐见。
孔子拿着这信笺,左右为难吶。卫灵公这位夫人南子,素来名声不太好,可谓是绯闻多多啊。此次召见自己不知是何用意。倘若不去,又有失礼之处。孔子手握着信笺,思忖良久,决定前去拜会。
这南子本是宋国有名的美女,自幼喜好诗书,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才貌双全。当她听说孔子的事迹之后,她深深地知道这位孔子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君子,有着丰富的学识与修为,于是便一直想有机会拜会。这次卫灵公迎回孔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南子的劝说。
关于这一次的会晤,在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夫人在絺(chī)帏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ú)然”。
这段话包含了两个含义:首先,说明南子是非常尊重孔子,您孔夫子不是很注重礼节吗?那我就在屋子里面再搭一座帐篷,特别地意思指出“环佩玉声璆然”,更是强调了这次相见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再者也说明南子是一个非常懂得礼数的人,她要见孔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北面稽首,夫人自帏中再拜”则给此次相见定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这是一次非常严肃的会面,等同于现在正式的外交场合。而且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南子可以透过絺帏看见孔子的大概轮廓,而孔子是绝对看不清南子的。
当得知孔子去见了南子,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心中是非常地不悦,这子路的性格向来是刚烈耿直,他在孔子面前说话也是直来直去的。
“夫子,您不应该和那样一个女人来往,这样是有辱圣贤之道的。”
孔子知道,子路说的是南子的事情,于是回答道:“休要胡言,南子不是传闻中那样的女人,我们这次相见是完全合乎礼数的。”
子路仍然不知深浅地说道:“夫子,难道您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对她有如此的了解吗?”
见到子路不断地用语言发难,孔子举起手对天盟誓道:“如果我有做过对不起圣贤的念头,那就让上天惩罚我好啦!”
听到孔子这一番话,子路赶忙起身对孔子深施一礼,回道:“呃,夫子,弟子错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孔子与南子的这一次会面。
一位当世美貌的才女南子对孔子的崇拜与好奇,实属情理之中。这与南子的情感过往或者是传出什么绯闻的多少,那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况且,这次会面是极其规范和正常的一次会晤,并没有任何僭越礼制的举动。
南子是卫国国君的夫人,即便是多情,也绝不会是风尘女子般轻薄浪荡。孔子为一代圣贤,倘若心中不是思无邪,也绝对不会去见南子。
至于《论语》中子路与孔子的这番对话,也只是出于对老师的关心,绝不会是一个做弟子的对老师的质问,这是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子路弟子的身份。再有,子路对孔子的尊重与信任,那是无半点杂质的。倘若子路连这点儿信任都没有,那么他和众弟子怎么会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呢?
就在子路和孔子的一番对话之后,站在一旁的子贡开口道:“夫子,您这番前去,可有什么收获吗?”
听到子贡的发问,孔子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