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外流亡许多年,吃了很多的苦。待到称霸之后,没了追求,便慢慢地开始淫奢起来。有一次,齐桓公忍不住地对管子问到:“寡人好色,不知道对霸业有没有妨碍呢?”
管仲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说:“无害也。”
齐桓公一听很是高兴,于是又接着问管仲:那先生觉得什么对霸业有伤害呀?
“回君上,有四件事情对霸业有所伤害,其一为不知贤,其二为知贤不用,其三用而不任,其四任而复以小人参之。”
这是一段很有名的君臣对话,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管仲所说的这四种妨害了。
第一种,不知贤。什么叫不知贤呢?不是不知道贤人在哪儿,而是贤人在你面前你认不出来,这叫做不知贤。我们每天都跟很多人打交道,如何知道对方是贤人或是庸人呢?贤人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其实,不知贤的根本原因是你自身的能力来决定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贤者必定通达贤者,英雄自是惜英雄,把这一点想明白,我们就知道,原来找到贤达之人相佐不在贤达人,而在于自身的修养,倘若自身为贤者,那么必然是聚贤兴业了。
第二种,知贤不用。明明知道是贤才却偏偏不用,这往往说明了领导者的心胸狭隘和刚愎自用了,不能容忍下属比自己的能力强,这样的领导是不可能带领团队走得很远的。对于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来说,冷落则是一种侮辱,您若是举贤任能,他倒反而是无怨无悔了,因为他来投靠你,就是要起到作用。知贤不用那最伤感情,也是对贤人智慧的一种巨大浪费了。
再说第三点,用而不任。这里的任不是说给他高官厚禄,而是说要把他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用而不任的意思就是看起来在用他,其实没把这个人用到点子上,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儿上,想起一句成语叫做“牛鼎烹鸡”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大家有时间可以查阅一下这句成语的寓意了。
第四点,任而复以小人参之。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创业时候是最常见的,贤达而有能力的人最怕的不是工作上的压力和困难,而是团队不睦,小人作乱。我们都见过喜欢挑拨离间、打击报复,生怕功劳被别人抢走的人,团队里一旦出现这样的人,如果不及时地剔除,往往会带来灭顶之灾,这是其一;其二,一旦采纳小人的建议后,往往就会出现“黑白颠倒”、“三人成虎”的情况。况且,这小人的意见往往最容易被人采纳,为什么呢?因为小人的建议往往是切中利害,直指人性弱点和阴暗面的。所以,远小人而亲君子的前提是,你要懂得分别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管仲所说的这四种影响霸业的伤害,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虽然我们不搞什么霸业,但是我们的事业却一定要做的,做小事靠的是亲力亲为,而做大事一定要靠知人善用了。当前我们正赶上两个大潮,互联网大潮和创业大潮,市场竞争那是空前的剧烈,创业者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站稳脚跟,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比争霸来得容易。我们再把管子的四点进行细分总结一下:第一,要抓紧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二,不能刚愎自用,要敢于授权。第三,要了解每一个人的优势,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第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远离阿谀谄媚之徒。倘若我们在创业当中,把这四点很好地应用,一定会对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
我们说回管子,管仲一生述而不作,虽然自己没有什么著作,但他的思想以及做事儿的方式被后人整理成册,并写成了《管子》一书,如果您正是一个创业或准备创业的人,那么我强烈建议您读一读这本《管子》,相信您会在学习的当中获益匪浅的。
《管子》一书诞生于稷下学宫。所谓的学宫,就是各地学者云集一堂,研究学问的地方,当时求学之风甚为浓郁,各国均设有学宫,而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了。稷这个字所指的是齐国的西门,学宫设在西门的附近,故称稷下。稷下学宫最兴盛的时候有三千多人,各家各派的学者是摩肩接踵啊。诸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都曾先后在稷下学宫,而荀子还曾经做过稷下学宫的“祭酒”。需要跟您说明的是,这“祭酒”可不是拿着酒去祭祀祖先的意思,更不是负责造酒这个差事的。简单来讲,这祭酒就相当于今天我所说的“首席”概念了。
稷下学宫的规模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在那个年代学者心中的圣殿了。处士横议,各家各派都在发表自己的主张,有冲突、辩驳,也有吸收、融合。其中有一些学者,对管子如何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经验颇为感兴趣,于是众人执笔合著,这便是《管子》一书的来历了。
所以说,《管子》这本书不光蕴含了管子的言论,也集百家的智慧,是思想交融碰撞后的产物,实在是人生一本必读之书了。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也希望您在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关注闻古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