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系列:蛰伏十年 誓死灭吴

2017-03-10 14:06:14.0

 
00:00/00:00

崇学向善,丁酉宁安。感谢大家对闻古知新的关注。也希望您转发评论。

上回咱们讲到越王勾践兵败太湖,为了保全越国,不得已答应了吴王夫差为奴三年的要求,在安排好国内的事务之后,勾践夫妇与范蠡一起来到了吴国。

做奴隶并不比死更容易,尤其对于曾经是君主的勾践来说,不啻是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了。如果死能解决问题,勾践恐怕早就抹了脖子。

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宁愿忍受敌人的侮辱,从这一点上看,勾践也算是个有担当的君主了。

在夫差的授意下,勾践三人被安排在阖闾大坟旁边的一座石屋里,专门负责给夫差喂马。之所以把勾践安排在阖闾的坟旁,也算是一种羞辱了。

养马这事儿勾践以前肯定是没做过的,但做奴隶就要有奴隶的样子,如果还时不时地摆主子的架子来,那掉脑袋可能就是吴王一句话的事儿了。好在勾践很用功,学习养马很快,在他的精心照顾之下,吴王的马匹一个个膘肥体壮,看到的人都说养得很好。

冬去春来,阖闾墓上的草青了又枯,枯了又青。期间,夫差曾屡屡派人去窥视,得到的答复永远都是:勾践夫妇一门心思地养马,没有任何特别的举动。而另一方面,国内的文种也是没闲着,隔三差五地就往吴国送点儿珠宝和美女什么的。

这其中一位美女甚得夫差的欢心,夜夜让她侍寝,可以说,勾践之所以能在三年后安然地返回越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位美女的枕边风。您可能会问了,这吴王后宫也是佳丽三千,竟然会被一个女子迷得神魂颠倒吗?说出来您就不奇怪了,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施夷光”,我们习惯称她为“西施”。

这位中国古代第一美女西施,不仅长得美,而且颇有智慧。我们说得再直白一点儿,这位西施是肩负着越国复国的使命的。她在极尽侍奉夫差的同时,还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些贬低勾践的话。为什么呢?她在传递一个信息,越国的百姓都很看不起这位在吴国为奴的国君。

想那夫差并非是个好酒贪杯昏聩之徒,他之所以不杀勾践,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杀人容易服人难,杀勾践容易,让越国百姓臣服那就难了。当西施不断传递这个信息给夫差的时候,久而久之夫差产生了一个错觉:勾践在越国已经失去了民心,就算放他回去,也不会兴起什么风浪的。

再说勾践。应该说勾践是一个表演天才,他完美地诠释了奴隶这个角色。从惟命是从到战战兢兢,从奴颜婢膝到低眉顺眼。从夫差到大夫,大家几乎都认为这个勾践已经被彻底地征服了。只有一个人,不这么想,他就是伍子胥。这三年间,伍子胥从来没有放弃在夫差面前说勾践是在演戏。

但是伍子胥的忠言,却敌不过西施的枕边风和勾践出色的演技。三年期满,夫差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放勾践三人回国了。

回国之后,勾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宫外修建了几间低矮的草房,又在地上铺了一些稻草,作为自己睡觉的地方。地铺上还挂了一个苦胆,每日睡前,起床后,勾践都要舔一舔这苦胆,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三年的耻辱。这便是我们所知道的“卧薪尝胆”了。

从这一天开始,勾践如同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妄自尊大,耍小聪明的急性子了,复仇的怒火与磐石般的坚忍同时出现在他的身上。事实证明,挫折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可一旦遇到挫折的人内心产生某种抵抗的力量时,挫折就会变成无坚不摧的利刃。

手握这把利刃,勾践采纳了大臣们“韬光养晦”的计划,面对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咄咄逼人之势,勾践表现出一幅恭顺的姿态,仍旧是隔三差五地给吴国进献珠宝,暗地里却在积极地练兵,随时准备出兵伐吴。为了防止吴国间谍的窥探,范蠡提议,在深山中冶炼兵器,训练士兵。国库里的粮食,都是在暗中的调配。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军民不食荤腥,衣着布衣,君臣与民同苦,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息。在练兵方面,勾践也采用了孙武的体能训练法,每日带领着士兵跋山涉水障碍跑,至少十公里呀。为了报这三年的为奴之仇,勾践足足准备了十年。这十年的辛酸与不易,恐怕只有勾践自己知道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年之后,吴王夫差北进中原,倾全国的兵力与晋国争霸,国内则暂时出现了兵力的真空期。勾践觉得机会终于来了,当然,与其说这是个机会,不如说是用生命和十年的坚韧所换来的。

公元前482年的一个晚上,讨伐吴国的誓师大会,如期地在越国的宫殿中举行了。勾践端着酒杯,环视了在场的文武百官,猛然间热血涌上心头,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呆立了半晌之后才缓缓地哽咽道:“这杯酒,敬你们所有的人。十年了,大家辛苦了。”说完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并把杯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寡人在这里发誓,不灭吴国,誓不生还!”

在场所有的人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且效法勾践那样,把酒杯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整个大殿上泪水、抽泣声回荡着,此时的勾践心想:夫差,我勾践回来了。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儿,感谢您对闻古知新的关注,也希望您转发评论。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