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学向善,丁酉宁安,感谢您对闻古知新的关注。
今天是大年初四,大年初四有个习俗叫吃“折箩”。折箩这个老词儿啊,现代人几乎很少听到了,这是中国北方对“合菜”的别称。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些吃剩下的菜,合在一起加热后食用。
那为什么大年初四要吃折箩呢?从年初一到初四,每天定是客人不断,家人至亲来了就是盛情款待,一桌丰盛的酒席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几天下来就剩下了许多的菜肴。所谓折箩就是把这些剩下的菜,单独或是混在一起加热,一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掉。其中的寓意就是“扔穷”。现在很多家庭选择不在家里边做饭招待朋友,而是去饭店酒楼,那么出于环保的建议或者是讨个好的彩头,我也奉劝您把那些吃剩下的菜打包拿回家,这一来是感恩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二来嘛,就是勤俭持家,那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了。
大年初四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不出远门。相传大年初四这一天,灶王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灶神会降临每家每户,所以要在家里面迎接灶神,倘若您出了远门,灶神他老人家就进不来了。当然,这只是一种风俗,您可不能用科学价值观去看待了。
好,咱们书接前文。上回咱们讲到了秦穆公与百里奚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立马就要拜百里奚为相,百里奚则是百般推脱不得,于是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自己的老友蹇(jiǎn)叔。
蹇叔与公子絷到达秦国之后,少不了先是跟百里奚一番叙旧,百里奚将这些年的经历一一和蹇叔道来,其间的辛酸苦辣,那自是不用多提。
两个人正聊得火热,秦穆公竟然推门进来了,几日间接连得到两位贤才,秦穆公这心里那是别提多高兴了,一刻也不能等,竟然亲自来到了蹇叔下榻的驿馆了。
见面之后,秦穆公连忙向蹇叔请教治国安邦的良策,蹇叔说道:“治理国家,道义是根本,刑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如果只讲道义而没有实力,那在国际上发言显得就没有底气。同样,如果只拼实力而不讲道义,恐怕我们的老百姓第一个就要造反了。”
秦穆公听得是连连点头啊,蹇叔又接着说道:“秦国和西戎相接,秦国的百姓长时间以来与戍民为伍,大多数人早已忘记了礼法,因此应该首先让百姓懂得礼法和法度,知道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是绝对不能做的;要加强对百姓的教导,使他们知道荣辱;要树立国家的正气,对违法乱纪的人那是绝不宽容。这几件事儿办好了,才算是为富国图强打下了一个基础。”
听完之后秦穆公赶忙问道:“那依先生来看,秦国何以争霸中原呢?”
蹇叔说道:“齐桓公年将七十,霸业已衰。秦国地处西方,应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养精蓄锐,等待中原的突变,相信不难替代齐国而成为霸主了。”
“那先生以为我该怎么做呢?”
“简单,信义为先。切记不要贪图蝇头小利,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冲动,不要总是急着去成就。只要您能做到这三点,成就霸业指日可待了。”
蹇叔的这番话,说的是句句在理啊。即便是放在今天,那也绝对是教科书级的金玉良言了。
听完蹇叔的一番话,秦穆公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他发自内心地感叹:蹇叔和百里奚真是我创立霸业的左膀右臂啊!于是当即宣布,拜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相当于左右丞相,由两个人共同治理秦国。
此时,这两个老头都不再年轻了,都已经是七十多了。正如姜太公八十岁出山,重耳六十岁回国,有多少人为了理想耗尽了毕生的时光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种老有所为、有所必为的精神,让我们感到惊奇,同时也让我们感动啊。
就这样,百里奚和蹇叔,这对老友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凭借着出众的才智、超群的谋略,他们使僻处一隅的秦国焕然一新,为秦国后来的霸业立下了基础。不仅如此,这两个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甚至可以说,蹇叔和百里奚的智慧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让一个文明程度最落后的小国从此开始领导中华文明了。
事实上,从百里奚开始到秦始皇、李斯和吕不韦,秦国一直就是用中原人才征服中原的。秦国文化落后,缺乏人才,但是他们敢于大胆引进人才,不拘泥于国籍和出身。相反,中原国家人才济济,但是却不知道怎么使用,结果自己的人才为别人所用,反过来对付自己了。
不拘一格的远见和气量,这是中原国家无法与秦国相比的地方。
而秦穆公就是秦国大胆引进人才的始祖,后世有诗云:“子絷荐奚奚荐叔,转相汲引布秦庭。但能好士如秦穆,人杰何须问地灵。”
当有些人在大谈成功学的时候,除了一些应用当下的方法以外,恰恰忽略的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百里奚七十拜为秦相,蹇叔古来稀出山助秦,秦穆公举贤任能唯才是用,秦国百姓知礼守法以德为治。这一切都离不开宽大的胸怀。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惟利是图或是尔虞我诈,而是志同道合,彼此成就。什么是成功呢?在下的理解,成功就是成就他人的功德,成功不是与他人一较高下,而是与他人相辅相成。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问题和牵绊的情绪就会迎刃而解了。
秦穆公成就了百里奚,百里奚成就了蹇叔,蹇叔和百里奚成就了秦穆公,进而成就了秦国的崛起。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儿,感谢您对闻古知新的关注,我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