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闻古知新,感谢您准时守候闻古知新。
上回我们聊到了晋文公兑现承诺,面对楚国的进军而退避三舍,楚将子玉却不领这个情,一路穷追猛打,终于在城濮这个地方,与晋军拉开了架势,准备来个一决高下。
决战当日,晋军与楚军分成三路布兵对垒,分别为左军、中军、右军,狐偃率领晋军的左军对阵楚国的子西,胥臣和栾枝带领晋国右军对阵楚国的子上,晋文公则与先轸一起坐镇中路,统帅三军。
这高手过招,总要找一个破绽才会出手,如果贸然进攻,只会露出自己的缺点来,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而先轸则仔细观察楚国的排兵布阵,一边在大脑中飞速地寻找应对之策。突然,他注意到了一点,楚国的右路不是他们楚国的军队,而是陈国和蔡国的!先轸内心一阵狂喜啊,为什么呢?因为陈国和蔡国顶多算是个乡团,也就是说非正规军呐,拿来撑撑场面还是可以的,但绝对上阵打仗是靠不住的。其实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帮忙的不一定是玩儿命的,先轸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一次和楚国正面交锋的时候,他并没有让齐国和秦国前来帮忙。为什么呢?因为不可控啊,因为真正打起来那是要刺刀见红的。所以打仗亲兄弟,上阵还要父子兵啊。
看准了时机之后,先轸一声令下:右军进攻!早已等候多时的胥臣一边命令军队在战马上披上虎皮,一边让人擂鼓呐喊,在惊天动地的厮杀声中,一群“猛虎”从晋国的阵中猛扑出来,瞬间直杀得楚军是慌不择路,节节败退。
想那陈国和蔡国的士兵本来就无心作战,为别人家的事儿搭上自个儿的命,那只有傻子才会去做。此时看到晋军如猛林野兽一般奔向自己,早已吓得是心胆俱裂,掉头就跑,那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陈国和蔡国的士兵吓坏了,不仅他们吓坏了,就连他们的战马也吓坏了,这从来打仗都是马对马,什么时候是虎对马呀?这马心里一想:马对马还有个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可这马对虎那是绝对没有任何胜算的,于是一声长嘶,跑了。
眼见自家的兄弟部队被晋国打得是七零八落,楚国的左军是按捺不住,在将军子西的带领之下是一马当先,直扑晋军。没想到的是,还没等楚军冲到眼前,晋国的部队竟然前军变后军,一溜烟,跑了。
这搞什么鬼呢?子西有些看不懂了,那边的晋国人一个个是如狼似虎,打起架来不要命,可这边的人怎么不动一兵一卒,竟然逃跑了呢?这其中是否有诈呢?
想到这儿,子西连忙命令自己的部队停止追击,自己下车来检查一番。一番勘查之后,子西得出了一个结论:晋国人确实是因为害怕跑了。为什么子西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原来,他发现晋国军队撤退时留下的痕迹那是杂乱无章的,如果是佯装撤退的话,那一定是队形整齐得撤退,所以留下来的痕迹那也应该是整齐的。想到这儿,子西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马上命令士兵抛弃辎重,全力追击。当楚军追击到一处山林的时候,突然间一顿乱箭飞来四面八方是喊杀震天呐,并伴随着晋军擂鼓声声。
原来,晋军哪是害怕逃跑啊,这分明是一个诱敌之计。栾枝命令部下在战车和马匹上绑好了树枝,这样一来在撤退时便会扬起尘土,扫乱车辙,营造出一种溃败的假象。
晋国将领一看是楚军中计了,先是晋军的先轸带领着中军迎头赶上,和楚国的主力部队搅战在一起。转眼间,佯装退败的栾枝率领着左军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加入了战斗,将楚军团团包围。楚军一看,大事不好,再也无心恋战,楚国大将子玉见左、右二军都已溃散,心下明白,大势已去啊,仗是没法儿继续打了,还是留点本钱回去跟楚王交差吧。于是连忙带领着残兵败将逃回楚国去了。
四个多月的精心备战终于得到了回报,晋军占领了楚军的大营,饮酒作乐,载歌载舞,狂欢了那是整整三天三夜啊。
这一场战斗,无论是决战前的伐谋,伐交,攻城,以及退避三舍,还是临战时的虎皮助威,小战佯败,树枝张尘,到两面夹击,无不显现出晋国臣子的高超战术,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之战了。
至此,晋文公扫清了称霸之路上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绊脚石。
我们今天先说到这儿,春秋大义闻古知新,感谢您的关注,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