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系列:英雄相惜 拔刀相助

2017-01-19 09:04:18.0

 
00:00/00:00

春秋大义,闻古知新,感谢您准时的守候与关注。

咱们书接前文,上回咱们讲到了重耳为了回到晋国,一路坎坎坷坷,在曹国受了辱,在郑国又碰了壁,哎,真是人要倒起霉来喝凉水都塞牙啊。

中原诸侯国让重耳失去了信心,一番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去南方,去找楚国,楚国属于周王室管辖以外的地方,兵强马壮,实力强大,国君楚成王自立为王之后,自以为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可以说那活的是相当的任性。

楚成王见到重耳之后,或许是英雄相惜,两个人居然一见如故,手拉手的彻夜长谈,非常的投缘。聊到兴起了,楚成王也不管什么礼节了,当即要以诸侯之礼款待重耳。而重耳却是一再的推辞,此时,就在一旁的赵衰说道:“公子,流亡在外已经十余年了,连小国都不把您放在眼里,何况是大国呢?如今楚成王愿意以诸侯之礼相待,岂非天意乎,公子您千万不要推辞!”一番话之后,重耳才接受了楚成王以诸侯之礼的款待。

在酒席宴间,楚成王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准备怎么样报答寡人呢?”重耳微笑了一下答话道:“大王,您说笑了。晋国有的东西,比如美女玉帛,大王已经有很多了,想必也不会稀罕;例如羽毛啊牙齿啊皮革的东西,楚地的产地那也是名扬四海的。在下实在不敢在大王面前露怯啊。”“啊哈哈哈哈,公子太谦虚了,你刚才说的这些东西我楚国确实不缺,不过我相信公子一定会有别的心意。”

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好像你再三的推辞就有点不大合适了,于是重耳咳嗽了一声之后说道:“大王,借您的吉言吧,如果我能顺利地回到晋国,愿意与楚国修好。倘若他日两国刀兵相见之时,我晋国愿退避三舍!”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也就是在这,在古代的时候一舍为十里,三舍为三十里。

咱们把话先说回来,先不说两国交战的生死关头,你退后三十里的可能性有多大,这首先是预计着将来咱们要干一仗啊。不得不说,重耳的这番话是有些无礼的,既然对方对你交好,你好歹也得给个面子。不过这也从侧面反应出重耳不愿意卑躬屈膝,奴颜谄媚的态度,答应你的事我一定能做到,但如果指望我臣服于你,说一些昧良心的话,那你是找错人了。

在楚成王手下有一个叫作子玉的人,他向楚成王进谏道:“大王,您对待重耳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可这个家伙有点不识好歹啊。竟然出言不逊说什么退兵三十里,这分明是要跟咱们楚国开战啊。这人绝对不能留!”楚成王沉思一会说道:“重耳这个人极有才能,却半辈子颠沛流离,这是上天在考验他。你再看看他身边那些人,个个文韬武略,绝非善类啊,这些人为什么甘愿追随于他呢,那一定是重耳有过人之处,我还是不要违背上天的旨意吧。”其实说白了,楚成王就是英雄惜英雄,被这帮为了理想奋斗的人所感动。

讲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关羽的一段美谈,恐怕当时曹操更多的也是英雄惜英雄了。

 就在重耳逗留楚国期间,晋国的晋惠公病重,当年被押在秦国做人质的世子圉(yǔ)私自离开了秦国,逃回晋国准备即位去。而这一个举动却惹怒了秦穆公,这晋国人怎么都这样啊,三番五次的背信弃义,不给点颜色恐怕是不行了,但是又一想,开战毕竟是劳民伤财的事,想来想去秦穆公就想到了重耳。于是他决定他要拥立重耳回晋国做国君。于是派遣使者,去楚国迎请重耳回国。

楚成王知道之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于是他把重耳叫到面前说道:“楚国和晋国相隔太远了,如果从我这回晋国沿途还要经历很多个国家,恐怕日久生变。孤王觉得你还是从我这去秦国,这样时间比较短,而且秦穆公又如此美意。寡人觉得你应该有机会完成你的夙愿了。”

就像楚成王所说的那样,楚国虽然国力强盛,但终究不是中原的诸侯国,其实在中原的诸侯国之间,对楚国一向也没有什么好感,如果说是由楚国出面帮助重耳复国,恐怕有点名不正,也有点言不顺,况且路途遥远,恐怕也会夜长梦多。

就这样,重耳拜别了楚成王,踏上了去秦国的道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能够顺利的回到晋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吗?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明天接着说。感谢您关注闻古知新,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