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系列:卫国之乱1

2016-12-02 10:30:18.0

 
00:00/00:00

春秋大义,闻古知新。感谢您的关注,也希望您转发并评论。

上一期我们说到郑庄公不费一兵一卒,只是一个“忍”字,便退了由卫国发起的五国联军。我们先按下郑国不表,单说这卫国弑兄篡位的公子州吁(xū)。

公子州吁来的时候是豪情壮志,那回去的时候却是灰头土脸。为了挽回一点儿面子,于是开始打造舆论。说什么卫国大军一到,郑国就畏惧地不敢出战,还把退兵时顺道儿抓的一些郑国老百姓作为战利品。那其实啊,如此简单的把戏自然是骗不了卫国百姓的,不但没有树立威信,反倒是让卫国的臣民看不起这位弑兄篡位之君了。

这位公子州吁身边有一位谋臣,名叫石厚。石头的石,厚重的厚,是卫国贤臣石碏(què)的儿子,提起这位石碏那可是德高望重赫赫有名。他在卫庄公的时候,就曾向卫庄公进谏,万不可重用这个公子州吁,如果重用了,之后必酿成大患。但是卫庄公却不以为然,结果却不幸被石碏言中了,公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国君。而这一系列的阴谋,都是自己的近臣石厚所献计献策的,这石碏一气之下把自己这个不孝的儿子赶出了家门,并且断绝了父子关系。

这俗话说啊,虎父无犬子,看来这句话也未必全对了。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可以证明,老子英雄,儿子真的未必就是好汉。正如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教育是增上缘吶”。

咱们再说回石厚,他看到自己的主子公子州吁整日闷闷不悦,为了讨好自己的主子,于是献上了一条“妙计”。您要注意啊,这条妙计可是双引号,也正因为这条妙计,把他和公子州吁送上了不归之路。

话说一日,石厚来到了公子州吁面前,开口道:“呃,主公,小人连日来看您闷闷不悦,是否有什么心事呀?。”

“废话,我的心事难道你不知道吗?”

“呃,主公,小人倒是有一条计策,可以为您分忧。”

“哦?你说来我听听。”

“您现在最重要的是得到周王室对您国君身份的认可,只要周王室认可了您的国君位置,那卫国百姓自然就归心了。”

“嗯,你说的很对。但是这个事儿不太好办呐,你有什么具体的好办法吗?”

“君上,有一个人一定可以让您如愿以偿,但是……前提条件是那您必须亲自去登门拜访才行啊。”

“哦?快说,快说,何人有此本事啊?”

“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微臣的父亲,石碏。”

“好!明天我就去。”

次日,公子州吁备下了厚礼,来到了石碏的府上,并向石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石碏竟然一反常态,答应了。

“君上,依老夫看,您去周王室请求加封那必须要拜托另外一个人,倘若有此人从中调解,定成啊。”

“呃,先生,那不知您说的这个人是谁啊?”

“此人便是陈国国君,陈候。因为陈候与周王室素有交情,若陈候愿意为您出面,老夫以为此事定成啊。”

公子州吁听完石碏的建议后,顿时是心中大喜啊。因为他知道石碏所给的建议是可行的。那您可能会问了,这石碏不是贤臣吗?怎么会帮助公子州吁呢?其实,这里边儿啊,还真有一个原因。石碏这是一条计策,看上去是帮助公子州吁,而实际上是将公子州吁置于死地的一条计策了。

陈国的国君陈桓公和公子州吁实际上那人家是亲戚。陈桓公的妹妹嫁给了卫庄公,生有一子,便是卫桓公,也就是公子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按照这一层关系,这公子州吁应该叫陈公舅舅才是。但是,公子州吁为了篡位,把自己这位哥哥给杀了,不仅如此,还把陈桓公的妹妹也给杀了。这亲戚自然就不是亲戚,而是仇敌了。

那既然如此,难道公子州吁想不到吗?其实公子州吁想到了,但是他没想明白。他之所以认同石碏的计策,是因为不久前曾经联合陈国一起去攻打了郑国,如果陈桓公记仇,那就不会和自己一起去攻打郑国了。加之,他为了获取名正言顺的地位,已经是虚火上升神魂颠倒了。竟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陈桓公之所以和他一起去攻打郑国,那是因为卫国出了大价钱请陈国出来站台的,陈桓公并没有忘记这笔血债。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况且你卫国出了大价钱,我有钱不赚,那不是傻子吗?

于是,公子州吁和石厚带上了厚礼,兴高采烈地向郑国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