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也可能不知道自己行业的祖师爷是谁,更不知何为礼义廉耻?但你一定知道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以及卧薪尝胆一雪前耻的越王勾践。春秋或许混乱,却也因其百家争鸣,才给我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遗产。
故而为响应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将推出“闻古——春秋时期”系列文章,为您集中讲述更多春秋名人趣闻,在故事中探诸侯大家之风采,学先贤古人之大智。而在此之前闻古知新特发此序章,为您梳理春秋时期之前的历史发展脉络,在这原始的神奇世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诞生。
《中国通史》因秦始皇统一六国而以秦皇朝为界将中国历史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上古社会也称为“三皇五帝时期”,虽然古时的“三”“五”之数泛指多个,但我们通常将燧[suì]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称为“三皇”,“五帝”则是指黄帝、颛 [zhuān ]顼 [xū]、帝喾[kù]、帝尧[yáo]、帝舜[shùn]。因此期间缺乏史料的明确记载,很多故事以传闻的形式流传至今,因此也称其为“神话时代”。
先来说说“三皇”,“三皇”均是原始部落首领,更是奠定中华人类发展基石的伟大发明家和创造者。燧人氏,今河南商丘人。相传伏羲与女娲是燧人氏的后人,因此他可以算中国人的老祖。人类产生之初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存状态,燧人氏看到两石相击出现火花,便受到启发,发明 “钻木取火”,因此世人将燧人氏奉为"火祖"。
而伏羲氏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若说燧人氏改善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那么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氏便使人类的思想迈上了更高的台阶。伏羲出生颇有神话色彩,相传伏羲之母华胥氏是个美人,在雷泽纪城(今天水市)踩到一个巨大的脚印,之后便怀孕生下人首蛇身的伏羲。伏羲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始祖,是因为他是人类的传承者。传闻一日天降洪水,所有人类死于其中。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存活下来。为使人类不至灭绝,二人便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伏羲氏有着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超于常人的智慧,诸多新奇思想从他这里诞生。他创造阴阳八卦,以此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此外,他规定了嫁娶制度,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不仅结束了原始的群婚状态,并且为后来长幼、尊卑、君臣等一系列礼仪发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亦如我们常说的“炎黄子孙”,为何不是“黄炎子孙”?因炎帝为兄,黄帝为弟,长幼有序,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父母”、“子孙”这些称谓中看到被传承下来的礼仪文明。
伏羲氏成为部落总首颔后,曾三次回到母亲家乡完成了两大发明,一是学习蜘蛛结网捕捉飞蛾的技能,用林中藤蔓编织成网捕鱼。吃不完的鱼,用树皮编成鱼篓囤养起来,这就是嘉陵江流域的渔民至今仍在使用的“巴篓”;其二是教会人们用石头、木棒、竹片制作成锋利的武器打猎,那些吃不完又受轻伤的小兽可豢养起来以作储备,从此便有了畜牧业的雏形。
神农氏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炎帝”,他出生于姜水地界(今宝鸡境内),是姜姓部落首领,所以姓姜。相传他天生肚子透明,故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是华夏使用中草药的始祖,并以此撰写出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
同时神农氏发明农具以木制耒[léi],即农用犁耙上的木耙,并教百姓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神农氏之所以名列“炎黄二帝”之一,是因为他奠定了人类后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雏形,对于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者指生物之主,三皇造物之后便是五帝的治理。“五帝”以黄帝为首,传说20岁便继承帝位,可谓少年英才!他带领族人战败蚩尤,继而征服东夷、九黎族,从而统一中华。他在位期间,还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与神农氏并称“炎黄二帝”。
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使其更加成熟,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尧帝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被后世儒家奉为圣明君主的典型。尧帝晚年欲有意将德才超群的舜作为继承人,便将二女娥皇女英同嫁帝舜为妻以作长期考察,最终让位于舜,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后舜南巡苍梧而死,二女知舜已死,抱竹痛哭,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泪尽而死,“潇湘竹”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因夏部落首领禹治水有功,得到舜帝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这便是夏王朝的开端。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从此,父传子继的“世袭制”变成了能者居之的“禅让制”。首位国君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只为治水”的夏禹,却 “输”给了专宠妺喜、祸国殃民的不肖子孙夏桀,夏朝历时470年。
后来者商汤在灭夏时定没料到,554年后自己后世子孙帝辛走上了夏桀之老路。公元前1700年,商朝建立。后来商王盘庚迁都殷,才有了“殷商”之称。尽管商朝富庶一时,还留下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方式“青铜甲骨”,依旧挡不住灭亡之路。纣王帝辛残暴昏庸,沉迷酒池肉林,终食恶果。
周武王姬发带领本部及各路联军共同讨伐商王帝辛。出土的西周青铜器“西周利簋[guǐ]”中记载“武王伐纣,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意思是说武王伐纣只用一晚上时间,足见商王朝之溃败,令人唏嘘不已。
武王伐纣之后,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历史当真是惊人相似,总归“帝王难消美人恩”,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美人不惜“烽火戏诸侯”丧失军心,外敌犬戎趁此攻入镐京[hào]京,死于非命。其子周平王临危受命,却难挡强敌入侵,只好迁都洛阳,西周时代结束。
公元前771年,东周开始,正式拉开“春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