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

2016-11-29 15:34:31.0

    想必“偶像”一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偶像,本意是指人心目中具有某种自然力量和神秘力量的象征。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人们信仰自然和神灵,就将自己对大自然的崇拜记录下来,于是出现了人类早期的图腾文化,这便是我们人类的第一任偶像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用石材、木材或泥土制成其想象中的形象并加以供奉,例如佛陀、菩萨和古圣先贤等等,这便是人们的第二任偶像。那么时至今日,偶像更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生导师。

    今天我们来讲一则《晋书·王献之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他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天资聪颖,一心想要达到父亲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为此曾苦练多年,也曾因急于求成而适得其反。幸得母亲点拨之后戒急戒躁,专心苦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将。

    后来虽然官居高位,但仍人性纯善谦和,受到当世人的推崇与爱戴。一日夜晚他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忽然听得房中有异样之声,于是微睁双眼看个究竟,原来是梁上君子前来家中造访,随即他心生慈悲之心,感念苍生不易。是啊,都是人,如果不是情急之下,谁又愿意做贼呢?想到这里,他并未做声,而是任由他们拿走屋中的财物,只见其中一人拿起一个香炉,王献之心中感叹:嗯……这个还值几个钱。又见一人拿下墙上挂的一幅字画,于是心中感叹:原来盗贼也颇懂文墨呀!当他看到一个人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个颇有年代感的青毡之时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大声道:“别的你们都可以带走,但这青毡是我祖上留下,万万不可轻动!”贼人偷得正欢,忽闻一声怒吼,哪还顾得上拿东西,只得落荒而逃了。也许我们会想,为什么之前的东西可以被盗贼拿走,而这不值钱的旧毡子留它何用?这里面是有一个原因的,因为这青毡乃是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当年写字所用,他一直珍藏着,见到此物王献之想起当年父亲的音容英姿缅怀不已,而更多的是怀念当初年少时追随父亲学习,以及对父亲深深的崇拜之情了。

    中国文化中的要素之一便是祖先崇拜。由于与祖先大多隔世相望,父亲自然也就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位偶像了。这也便是在很多文学著作中把父亲比作巍峨之山的原因了。

    然而,纵观偶像发展的漫漫之路,我们不禁慨叹,“偶像”这个神圣的词语也改变了它原有的相貌。而不知从何时起,偶像变得“闪耀”了起来,他们只存在广告牌、电视机,或者是美灯光之下,见到偶像不再是心灵碰撞,反而在一片鱼龙混杂中充斥着尖叫,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绪,或喜欢或怒骂,急躁而失控。人们几乎歇斯底里的在维护“偶像”,这显然是对“偶像”一词的亵渎,和其含义的践踏。真正之偶像,是会警示我们严格律已宽以待人,而不是让我们成为一个以保护为名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精神诋毁的恶毒小人。说到底,偶像就是信仰的代言人,如同孔子他老人家是文明的代言,中华民族之千秋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