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2016-11-29 15:25:04.0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数据:现在的年轻人出现了几种通病,比如“社交恐惧症”、“死宅”、“交友困难”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就是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就是与人交流的阻碍了。因为沟通,不单单是你一言、我一语,而是心灵交流,思想的碰撞,是一种思辨的技巧和智慧。今天和大家讲的一个人物是春秋时期,一位在交流和沟通方的高高手,他就是苏秦。

    苏秦,字季子,他的老师就是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苏秦追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之后,开始游于列国之间,用非凡的智慧和口才征服了无数帝王,最终身披六国相印名震天下。《战国策》中记载了一则他和楚怀王沟通的故事。

    苏秦带着合纵抗秦之术,游说各国君主。到了楚国却见不到楚王。因为看门的守卫,需要通报的银钱,看来这种 “衙门难进”是自古有之啊。清高的苏秦,自然不屑此道。几经周转之后,一日用一小计终于见到了楚王。

    虽然见面不易,但苏秦的才学很快征服了楚王。可是交谈完毕后,苏秦提出马上要辞别,于是楚王赶忙挽留道:“苏先生,我听到您的大名就像听到古代圣贤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楚国,为什么不多待一些日子呢?我也好和您多多学习啊。”

    苏秦回答道:“大王您有所不知,并非苏秦想要离开楚国,而是像苏秦这样囊中羞涩之辈在楚国实难生存呐。”

    楚王听后,赶忙问道:“先生此话何意啊?”

    苏秦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大王,楚国的粮食比金玉还贵,门官如天神一般。像吾等这样草民想要见楚王您,真比登天还难呐。”

    楚王听后明白了苏秦所说的含义,心中惭愧不已。于是虚心道:“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知道错了。”这便是成语“米珠薪桂”的出处了。

    机智善辩的苏秦,用生动的比喻让楚王了解自己国家的情况,并且用自己的真诚和适当的方式让对方接受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而我们今天的人沟通,往往习惯了自说自话,多半是“张家一言,李家一语”,各说各的苦,各说各的事。比如,我们常会发现,当你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小时之后,再问是否明白了,依旧有人会提出一个小时之前问过你的问题。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并非对方愚钝,而是你在讲话之时对方一直在考虑自己的观点,而并没有倾听你所表达的细节。

    真正的沟通,源于倾听。是我主动走向你,而你静心倾听,用心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和沟通。遇事先不要急于说,而是先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沟通起来也许效率会更高。正所谓“泰山不辞杯土,东海不惧细流”,一切从倾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