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未必丧志

2016-11-29 14:34:52.0

    在我们儿时,经常会从长辈口中听到“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以至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亦会如此这般对孩子。似乎“贪玩”是无用的,是沉溺堕落的开始。  

    其实,当我们认真思考后会发现,“玩”未必就是如此定义,其中有着“玩物丧志”的隐患,亦有着“业精于勤”的积极一面。既然有此两面性,我们该如何界定呢?让我们先来听两段关于“玩”的故事,也许会在这两段故事中,找到答案。

    卫懿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第十四代君王,他有个很特别的喜好—“玩鹤”。卫懿公玩鹤已非单纯的喜欢和欣赏,已经达到颠乱痴迷的程度。譬如,出门游玩要带着一大群鹤,处理政务时也要有一大群鹤伴随左右,甚至对那些献上鹤的人予以重赏。不仅如此,卫懿公还按照对鹤的审美品级分封授爵,赐予府邸和俸禄。如此一来,卫国上下怨声载道世风日下。

    公元前659年,北方狄族入侵卫国,卫懿公忙下令军队抵抗,此时却发现军队早已涣散不堪,完全不具备御敌的能力。卫懿公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此存亡之际,怎能如此退缩。”一位将领有气无力的回答道:“大王,您只在乎鹤,把我们这些将士置于脑后,您可以派您的鹤大夫们、鹤将军们上阵杀敌呀。”听完此话,卫懿公才意识到自己沉溺玩物酿成大错,最终落得个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江山社稷之悲惨下场。这也便是成语“爱鹤失众”的成语出处了。

    卫懿公喜欢鹤没有错,错在于他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自省,丧失了理性之度。与其说是卫懿公玩鹤,不如说是卫懿公被鹤所玩。

同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名人,此人便是公输般,民间喜欢叫他鲁班。他发明了锯子、曲尺、墨斗、云梯、石墨等诸多工具。鲁班在成为一代宗师之前,也是个喜好玩耍的童真少年,并因为喜好“玩物”而经常被家人责骂。小时候的鲁班“不务正业”,经常一个人用小树枝和泥土搭建一些大人们看不懂的东西,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会做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并且赋予这些物件很多功能。家人经常责骂他不务正业,不喜读书,反而每天沉溺于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无用之事。但有一个人很支持鲁班这种看似“玩物丧志”的行为,她就是鲁班的母亲。母亲看出小鲁班并非沉溺于无聊之中的玩乐,而是全神贯注的投入精力、思考揣摩。在母亲的支持下,鲁班终成为一代宗师。

    玩物未必丧志,卫懿公之玩物是一种骄纵淫逸,就如同我们今天在网吧里彻夜不眠,废寝忘食奋战的游戏迷一般无二。多少年轻人在网吧里在电脑前,流失了青春、失去了自我、消沉了意志。 反观公输般之“玩物”则是一种钻研思考和发明创新,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功夫。

    真正的“玩物”不会消散沉溺于物之本身,而是洞悉明理后的驾驭与超越。“玩”不仅不会丧志,反而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的源泉。李小龙“玩拳脚”扬我国威、聂卫平“玩围棋”成就一代棋圣、丁俊晖“玩台球”称雄国际球坛、刘谦“玩魔术”玩出见证奇迹的时刻。

    玩物之下就是沉溺丧志,玩物之上就是扎实功夫。正所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不需要努力,因为你会全神贯注的取下功夫。这便是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