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交,名人颇多。知名者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有帮助清军剿灭汉军的汉族兵部尚书洪承畴。然而,他们虽然名气颇大,却无人说他们是忠臣;而和他们同时代真正的忠臣陈子龙,却很少为人们所知。
陈子龙,字卧子,曾在明朝任兵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军事,并行使稽查兵部的职权。明朝灭亡后,明神宗的孙子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于是,陈子龙来到南京,供职于南明的弘光朝廷。
陈子龙虽然仅仅在朝一个半月,却上书三十多次,提出抗清复国的建议。然而,弘光帝朱由崧贪图享乐,掠淑女入宫、为继母邹太后修建宫殿,根本不听陈子龙的建议。弘光帝仅仅在位一年,清军攻陷南京,弘光政权灭亡。
陈子龙来到太湖一带,组织民众,结成义军,对抗清军,结果兵败,最终被清军所俘。押解途中,在前往南京的船上,陈子龙跳入长江,以身殉国。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明清之交,尽管背叛了明朝的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投降了清朝的洪承畴做了大学士,但史可法、夏完淳、陈子龙等人,依然本色不移、保持忠诚,于是其凛凛风骨,千古流芳。
中国文化是一种“家国”文化,而国家又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所组成。对于国家我们应该讲忠诚,而对于家庭,对于爱情,同样如此。
近日,有一篇新闻报道说:一个小伙子,相貌堂堂,可谓出众;也有不错的收入,在同龄人中可谓佼佼者。可是,他相亲过一百多次,却没有一次成功。
原因何在呢?据了解,条件不好的女孩他看不上,而条件合他的意的女孩,却特别顾虑他的忠诚。很多女性宁愿单身,也不愿意承担不忠婚姻的风险。
在中国古代,女性只是生育工具,因此必须及时嫁人,无论所嫁的这个人是否忠于爱情,否则就会面临国法的制裁。《汉书》中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是说,如果女子在十五岁至三十岁之间未出嫁的,就要罚缴五倍的赋税。
然而,今天的女性,对婚姻忠诚的要求更高了。她们大多自立自强,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职场上,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与此同时,她们的婚恋观念也早已改变。
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就说:“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时至今日也是一样:婚姻对男性而言,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女性来说,则是身家性命。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严重脱节,越来越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让情感随时随地面临着外力的冲击,变得脆弱且易变。男性的忠诚度在“风雨飘摇”中举棋不定,甚至“临阵倒戈”,使女性丧失了她们的保护伞。所以导致很多女性都对婚姻望而却步。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位小伙子相亲一百多次,却无一次成功。
要改变这种现象,只能从自身的忠诚做起。如果婚姻中的双方,都能将恋爱中向另一半做出的保证一直记挂在心,而没有丝毫改变,那么无论是否“贫贱夫妻百事哀”,婚姻都将会建立在无比牢靠的基石上。或许每对婚姻中的伴侣都应该一直这样相互许诺:永远不会让你失去归属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相互之间的恩情;永远都会记得,在风雨中,你搀扶我时,手上沾满的泥泞。
浅见:忠诚可以是舍身报国的大义凛然,也可以是细腻缠绵的柔情似水。“四杯爱,三杯忠诚,两杯温柔,一杯宽恕”,无论对国,还是对家,都应如此。愿你付出的忠诚,能赢得对你的忠诚!